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经济·产业

下沉一线 技术上门

“科技智囊团”为发展注入红利

  下沉一线 技术上门

  “科技智囊团”为发展注入红利

  自科技架桥活动、“百博入企计划”开展以来,一批批科技人才下沉一线,为我市工业、农业带来了技术、人才、产业升级等多重红利。目前,我市已派出科技特派员超20名、“科技副总”超40名。其中,科技特派员实现乡镇科技服务全覆盖,“科技副总”派驻企业达30余家,涉及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电动及锂电池等领域。

  近日,记者深入制造业及农业一线,探寻“科技副总”、科技特派员等“智囊团”如何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胡天喜(中)在做模具拉丝与磨损改进检测

  田俊策(左)在检查食用菌智慧方舱

  刘金殿(左)在检查棘胸蛙生长情况

  “科技副总”为企业带来变革

  6月27日,浙江创基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基公司”)工作人员操控搭载多光谱相机的智能巡检无人机,实时采集农田作物数据,并通过AI模型分析病虫害识别结果。

  “过去,巡田依赖人工,一个种植户每天最多巡50亩水稻田。”创基公司董事长陈品说,病虫害防治对专业水平要求极高,人工巡田容易错过最佳防治期。2022年,省农业科学院田俊策团队入驻创基公司,牵头研发水稻病虫害AI智能测报系统。该系统融合多光谱无人机、AI视觉识别和大语言模型技术等,已成功在金华、诸暨等地应用。

  “水稻病虫害种类繁多,这对AI测报系统研发带来了巨大挑战。”田俊策介绍,团队通过强化学习算法,提高了测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接下来,创基公司将持续融入AI、大数据等技术,构建覆盖种植、监测、管理的智慧农业生态体系,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在保温杯生产领域,模具拉丝以及异常磨损等难题长期困扰着众多企业。在飞剑公司担任“科技副总”的胡天喜,是永康五金技师学院科研与产业合作处负责人。近期,他在模具拉丝与磨损改进、“不锈钢—钛薄壁焊接”等领域取得技术突破。

  胡天喜和他的团队通过新型材料运用和表面超硬化处理技术,将模具寿命提升5—8倍,每年为该公司节约成本超50万元。此前,不锈钢与钛的焊接技术一直是制约高端保温杯产品产业化的关键因素。对此,胡天喜团队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攻关,对相关工艺进行优化,显著提升了焊接缝性能,降低了产品成本,助力飞剑公司在高端市场赢得先机。

  “‘科技副总’背后是一个团队和无限的资源。”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模式大大促进了企业与高校的深度融合,有力推动了科技研发成果的快速落地转化,为企业带来变革。

  科技特派员创新思路激活特色养殖

  在农业领域,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日前,八坑里晓成家庭农场的一处养殖棚内,省农业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金殿娴熟地抓起几只棘胸蛙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作为省派科技特派员,刘金殿为八坑里晓成家庭农场乃至我市的棘胸蛙养殖业带来了科技与活力。面对棘胸蛙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防控、苗种供应、种质资源退化等难题,刘金殿提出将鱼腥草应用于棘胸蛙养殖的创新思路。经过科学观测与数据分析,刘金殿发现,添加鱼腥草可提高幼蛙的成活率并降低对相关药物的依赖。这一创新举措提升了养殖效率和质量。

  在他的助力下,八坑里晓成家庭农场棘胸蛙养殖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年底,2万只蝌蚪成功变成青蛙。

  “预计今年底,蛙类产值可达40万元。相较于往年仅靠个人经验的养殖方式,经济效益直接实现翻番。”农场负责人林赞松说。

  “作为连接科技与产业的桥梁纽带,‘科技副总’和科技特派员在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该局将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加强服务保障,鼓励“科技副总”和科技特派员在产业发展中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技术路径,为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融媒记者 程明星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经济·产业 00003 “科技智囊团”为发展注入红利 2025-07-01 永康日报2025-07-0100006;永康日报2025-07-0100009;永康日报2025-07-0100007;永康日报2025-07-0100010;永康日报2025-07-0100011;永康日报2025-07-0100012;永康日报2025-07-0100008;永康日报2025-07-0100013;永康日报2025-07-0100014;永康日报2025-07-0100015;永康日报2025-07-0100016;永康日报2025-07-0100017;永康日报2025-07-0100018 2 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
浙B2-20100419-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