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百村风物志

一路萌宠相伴 老物沉淀时光

——村游记·天表

  一路萌宠相伴 老物沉淀时光

  ——村游记·天表

  很多村庄以姓氏、地理位置、独特自然景观或是深厚历史文化命名,这样的命名方式简单直白。但当记者第一次听到“天表”这个名字时,一时间竟联想不出“天表”是何涵义。思来想去,只能将其组词扩句成“天然的钟表”,并产生疑问:难道村庄俯瞰是圆形的吗?记者带着这个问题出发,不知道在此次游历过程中,能否找到答案。

  5月13日,记者一行驱车前往石柱镇傅阳村天表自然村。途径傅阳村姓傅自然村时,车内一位同伴讲起了早年间采访的趣事:“当时,我和一名采访对象聊天,询问他是哪里人,他回我‘姓傅’。我纳闷了,我并没有问他姓什么。再问了一遍,才反应过来‘姓傅’也是一个村名。”读到这里,你是否会有疑问,不是要写天表吗,怎么提起了姓傅?因为下文会考。

  小动物接连“招待”

  初夏阳光倾洒,车行驶在蜿蜒的乡道上,窗外的绿意扑面而来,我们望着这满眼的葱茏,不禁连连感叹“风景真好”。村口还未抵达,便瞧见了农户在田间忙碌的身影,一幅质朴的田园风光图俨然勾勒在眼前。

  一下车,我们便看到一位特殊的迎宾员——一只小狗。它倒是不怕生,尾巴摇得可欢了,将我们一行人嗅闻过去,仿佛在对我们进行“气味识别”,并逐一颁发“入村通行证”。原以为这只小狗只是简单“敷衍”一下过路人,没想到跟了我们一小段路。难不成它是天表的小狗导游?养狗的楚楚忍不住打趣:“不会因为我身上有狗味吧。”慢慢地,我们发现了小狗的目的,居然是记者手里拿着没吃完的早餐——小笼包!破案了,原来小狗是来收门票的。

  天表不大,没有地图,遇到分岔路,我们就凭感觉随机选一条路前行。不远处,一只羽毛乌黑发亮的公鸡昂首阔步,精气神十足。继续前行,一不留神,我们闯入了一户人家的前院。院子里的花架上种满了多肉,盆盆长得肉嘟嘟的,小池塘里的锦鲤自在游弋,几条近一米长的大黑鱼潜伏其中。动静之间,净是悠然。

  漫无目的地在村子里走,我们发现天表池塘众多,且大小不一。说来也怪,竟然一位村民都没有遇到。

  不知不觉间,我们又绕回村口。这时,有几位村民坐在池塘边的长椅上闲聊。正在带孩子的陈阿姨向我们介绍:“我们村以前靠种毛芋为生。村民们原本住在山上,但是山又高又陡,上个世纪60年代,村民们就从山上搬迁下来了。” 当记者问起天表有何特色时,陈阿姨骄傲地指向远处两块圆形梯田:“那两块地挺特别的,其中一块承包出去了,有人在那里养了鸵鸟呢,你们可以去看看。”

  饲养鸵鸟?这消息瞬间勾起了我们的好奇心,正满心期待不去动物园也能见到鸵鸟时,陈阿姨的儿媳妇在一旁赶紧纠正:“那不叫鸵鸟,那叫鸸鹋。”

  于是,我们徒步前往寻找鸸鹋。一路上,听见牛羊低吟,看见大鹅在水上浮游,远处还不时传来蜜蜂群的嗡嗡声,不过只闻其声,不见其巢。本想近距离观赏鸸鹋,可惜主人不在家,我们只能从围栏外观望。

  里面的鸸鹋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我们好奇地打量它们,互相讨论鸸鹋与鸵鸟相似之处。它们也好奇地观察我们,一个个伸长脖子,似乎在说:“你们瞧,又有几个人在那探脑袋了。”还呼唤同伴,“这几个人看着有点面生,好像不是本村的,都来看看。”

  再次回到村口,准备驱车前往山上的老村根据地,一旁有户人家门口养了一只兔子,洁白干净,很是可爱,我们忍不住上前逗玩一番。行程接近尾声,几只小猫出现在眼前,它们慵懒地摇着尾巴,好似在为我们送行:“欢迎再来天表玩。”

  晾晒在屋顶的笋干

  农户在田间忙碌

  好奇观察的鸸鹋

  老物件诉说岁月长歌

  这一圈走下来,令人印象最深的便是天表独具特色的“街角小品”——由各种石块堆砌而成的实物展示墙,上面镶嵌耕犁、陶罐、老式自行车等充满年代感的器物。这些斑驳的老物件,不仅承载着村里老一辈的记忆,更是无声诉说着村庄的发展脉络。天表还专门设立了一处磨粮坊,里面石磨、石臼、谷磨等农具整齐陈列,从谷物脱壳到研磨成粉的农具一应俱全,展现了传统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另外,村民还会装饰路边的空瓦罐,在里面种点花草,为村庄增添灵动色彩。

  “村里没有企业也没有支柱产业,务农是主要经济来源,毕竟靠山吃山嘛。人家有海景房,我们这里有村景房,背靠大山好乘凉。” 在村口经营小卖部的姑娘傅弯弯向记者透露,山上老村已经出租给城区的生意人,老屋经过翻新后,他们会在节假日过来小住。老村以这种方式续存下去,不得不说是一个颇为巧妙的思路。

  傅弯弯还提到,附近的龙溪山有多条上山路线,相比之下,从天表上去最省时省力,至少可以节省一个小时。所以每逢周末,天表就会热闹起来,不仅有众多登山爱好者前来挑战龙溪山的“老鼠跳”,还有一些市民专程前来游玩。临走的时候,他们买几只土鸡、土鹅,把山野的鲜美带回家。

  简单交谈之后,记者询问姑娘名字时,又闹了个笑话——“你是哪个村的?”“姓傅。”“你姓什么?”“姓傅”……一番对话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从村口出发,沿着蜿蜒小路兜转,最终又能绕回村口。在静谧的天表,枝桠成了风的舞伴,沙沙作响,仿佛在为这方山水吹奏欢快的序曲。那些静默的老式农具,好似历经沧桑的老者,向过往游客娓娓道来农耕文化的故事,成为传承乡村文化的鲜活教材。在记者眼中,天表的每户人家,就像是不同时刻的分针与秒针,不论过了多少时间,都能回到起点。就像村里外出打拼的年轻人,无论岁月更迭多久,也无论奔赴多远的他乡,天表始终是等待他们归家的温馨港湾。

  村里的一位老伯告诉我们,天表以前叫“太表”,至于为何改名,改名后意义为何,就不得而知了。

  很显然,我们并没有解开天表这个名字的谜团,市民朋友们不妨去天表走走,共同揭开这个名字背后的谜底。

  街角小品

  融媒记者 陈可睿 文 通讯员 陈威武 摄 应楚楚 漫画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百村风物志 00003 一路萌宠相伴 老物沉淀时光 2025-05-15 永康日报2025-05-1500010;永康日报2025-05-1500008;永康日报2025-05-1500009;永康日报2025-05-1500011;永康日报2025-05-1500012;永康日报2025-05-1500016;永康日报2025-05-1500014;永康日报2025-05-1500017;永康日报2025-05-1500013;永康日报2025-05-1500019;永康日报2025-05-1500015;永康日报2025-05-1500018;永康日报2025-05-1500020;永康日报2025-05-1500021;永康日报2025-05-1500022;永康日报2025-05-1500023;永康日报2025-05-1500024;永康日报2025-05-1500025 2 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浙B2-20100419-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