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胡公文化

文章导航

系统探源胡公文化现象 助力新时代为民造福

《寻踪胡公》正式出版

  系统探源胡公文化现象 助力新时代为民造福

  《寻踪胡公》正式出版

  《寻踪胡公》导读

  □雨晨

  著作概要

  胡联章编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25年5月出版,全书共41万字,系统梳理北宋名臣胡则(胡公)文化现象。通过历时八年的田野调查(寻访团队352人次探源,迹及四个省市30余县市区,走访众多文博机构与学者),深度挖掘并整合胡公文化的文物史迹、民间信仰及历史影响,融合当代感悟,以史实考据与生动笔法相结合的方式,立体还原胡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精神谱系及其千年传承脉络。本书由陈加元题写书名,孙文友等书法题词,周国辉作序。全书为16开本,共523页,采用硬精装帧、封面烫银工艺,全彩色印刷,图文并茂。

  三维解构

  一、历史纵深

  考据胡公立德、立功、立言轨迹,实证其勤政善治史迹;

  收录习近平同志在磐安对胡公的赞评史料、胡公印施佛经刻本真迹(现藏于瑞安)、《皇宋放商盐颂及序》碑文拓片(现藏于北京)等多项文化珍存;

  梳理胡公文化信仰从宋代“祠宇相望”,到当代文化地标的演进脉络。

  二、创新突破

  跨学科研究:融合史学考证与民俗学田野调查方法论;

  政学协同:永康市委市政府引领,胡公书院等多方协作,获政界、学术界、文化界等多方位支持;

  古今对话:通过“史实与传说”双维度融合,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三、当代价值

  填补胡公文化系统性研究空白,确立“清官典范”“百姓福星”的历史坐标;

  解码传统政德与“以百姓心为心”执政理念的内在关联;

  提示以“党的宗旨为旗帜、胡公精神为镜鉴”,助力党风政德建设与廉洁文化教育。

  时代意义

  作为胡公文化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本书以文化自信回应现实需求,在历史与当代的对话中,多维展现胡公文化的历史底蕴与时代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添注精神文化动力。

  《寻踪胡公》首发仪式

  百姓以胡公为幸 干部以胡公为镜

  ——胡联章《寻踪胡公》序

  □周国辉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以其卓越的贡献、深邃的思想或独特的魅力,成为后世传颂的典范。胡公,这位在历史与民间信仰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人物,他的事迹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不仅在当地百姓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更在文化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历史的天空,也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灵。

  以永康胡公文化研究会、胡公书院为主体的团队,透过方岩山上胡公祠千年缭绕的香火,开展历时8年的“寻访胡公路 致力新时代”探源行动,足迹从永康到金华、从浙中到全省,从浙江再到神州大地,穿越历史的尘埃和迷雾,从而对胡公这位历史人物及其文化现象作了深度挖掘与全面展现。胡联章编著的《寻踪胡公》一书就是他们的心血结晶。

  它不仅是一部关于胡公的人物传记,更是一部关于信仰、文化与情感的抒情诗篇。从浦江的桐木之韵、福州的庄田之歌、山西的商盐之碑、海南的怀远之举,到更多的胡公故事、胡公庙宇与传说,《寻踪胡公》如同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神秘与敬仰的世界。在这里,胡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他的故事与信仰,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受其恩泽的每一寸土地和每一个人的心田。

  本书作者以“寻踪”为线索,将胡公的事迹与各地的风土人情有机地相结合,使得每一章节都充满了地域特色与文化韵味。从东阳的古朴典雅,到义乌的商贸繁华;从武义的宁静祥和,到兰溪的秀美风光,再到永康的五金和鸣,每一处都留下了胡公的足迹与传说。叙述的这些故事,如同一颗颗亮丽的珍珠,串联起胡公文化的辉煌篇章。

  《寻踪胡公》一书还通过“四海粼珍”篇章与有关链接,将相关的历史文献、民间故事与今人的感悟感言融入其中,使得本书的内容更加丰满、立体。无论是钱江的力挽狂澜,还是桂水的刀下留人;无论是天台的除匪安民,还是衢婺的永免丁钱,都让人在感受胡公丰碑伟岸的同时,品味壮阔的历史长河、浓郁的地方特色与鮮活的人文气息。这种将历史与现实、文化与风土人情相结合的写作方式,不仅使得本书更具可读性,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胡公文化在当地百姓心中的地位与影响。《寻踪胡公》一书,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胡公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如同徐徐推开的一扇扇窗户,得以窥见胡公文化的精髓。

  30年前,我有幸在胡公故里——永康工作,在历史典籍和永康民众的口口相传中认识了胡公、认识了胡公的精神,这就是毛泽东同志赞评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理念。习近平同志无论在浙江主政,还是领航全党全军全国,都大力推崇胡公和胡公精神。我在实际工作中真切地感受到民众对胡公大帝的崇敬和对胡公精神的呼唤。所以,我们(永康市委)当时在方岩的胡公祠前立了“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这8个字的照壁,希望成为永康乃至全省传承和弘扬的宝贵财富。如今可以高兴地看到,30年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执政和从政理念,方岩也成了党风政德、廉洁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百姓以胡公为幸、干部以胡公为镜”已经逐渐成为永康乃至更多地方的一道清新风景线。

  这些年来,永康胡公文化研究会与胡公书院在挖掘、整理和弘扬胡公文化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寻古道、聚泓智、办讲座、出图书、建基地、促文创、传薪火……他们是带着感情和责任在做这项工作,有心有意、有声有色、有劳有功。胡公文化不仅在永康逐渐深入人心,而且已经走出永康、走向浙江乃至全国。《寻踪胡公》是他们又一重要的新成果。

  胡公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胡公形象和胡公文化,历经千年风雨沧桑而绵绵不息,一直活在人民的心中,这是一个十分难得又是需要好好研究的社会和文化现象,它又一次充分证明:杰出历史人物、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是可以永垂不朽的。胡公和胡公文化在当代持续走热,既是时代和人民群众对清官和清廉文化的呼唤,又体现了执政从政的一个规律或者是定律,就是“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我称之为从政为官的“心心相印”定律。与此相关的还有一个现象,是毛泽东主席说过的,胡公大帝不是神,而是人。他是北宋的一个清官,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人民纪念他,所以香火长盛不衰。千年朝代更替、政权和社会迭代,人们在口口相传中不断传颂也是不断按心目中的理想塑造胡公。所以,胡公其实有史实中的胡公和传说中的胡公两个样子,后者以前者为基础但又高于前者。这是客观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现象。我们要通过科学的分析研究,从中找寻政治文明变迁和延续的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百姓之心为心。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从政准则,也体现了古今中外的执政、从政规律。这是执政者、从政者永恒的“必答题”,并且不是靠言语而是要用行动来作出回答,以永远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我们从胡公文化中再一次得到这样的历史启示。

  《寻踪胡公》力求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地获得千年胡公文化的滋养与启迪,他们的用心与努力可圈可点。

  这是我先睹为快的一些感悟。受胡联章院长之托,写上这些,是为序。

  注:作者为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

  胡公颂□陈加元

  方岩行云远,华溪流水长。

  轩辕曾铸鼎,虞舜旧垦荒。

  农耕斯有本,五金此滥觞。

  自在风华地,历来名仕乡。

  公也昔名厕,因缘生茅房。

  身世非望族,家境属小康。

  虽为田家子,族训安敢忘。

  自幼识伦理,三纲并五常。

  时人多好贾,因循喜工坊。

  金银铜铁锡,匠作自主张。

  仓实知礼乐,天子重学堂。

  寓居峰顶寺,求学奋寒窗。

  老僧通佛法,孺子卧石床。

  遂应天下举,临御赋诗狂。

  洋洋十二韵,留言引人商。

  十年苦读日,一朝状元郎。

  太宗易名则,立身载明光。

  三朝号忠荩,忧国事君王。

  十握知州符,恤民保安祥。

  六持使节度,内外柔中刚。

  践行四七载,履职尽周详。

  先任县小吏,效忱督边防。

  升迁至州府,政绩逐昭彰。

  身倡修水利,力行办名庠。

  去邪除盗贼,扶正抑豪强。

  平反冤假案,弘法振纪纲。

  先进勤勉励,儒风厉发扬。

  赋宽免苛税,业旺储余粮。

  奏免丁身钱,惠及衢婺江。

  疏浚运河道,修筑捍海塘。

  兴学培才俊,结舍植贤良。

  尊严有师道,教育无废荒。

  国士与布衣,江湖共庙场。

  君子交挚友,道德作文章。

  宦海几沉浮,铁骨未挫伤。

  一身浩然气,两袖清风飏。

  为官时一任,造福每一方。

  领袖褒名臣,黎民颂甘棠。

  千载堪独秀,百世可流芳。

  吾身虽不至,将公比艳阳。

  今读前贤传,掩卷久思量。

  云山复苍苍,江水何泱泱。

  后波推前浪,百川向大洋。

  春秋易天地,日月换星霜。

  晚辈需努力,使命勇担当。

  千年同一梦,华夏更辉煌。

  注:作者曾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副书记,浙江省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寻踪胡公》封面

  胡公文化   总第173期   主办:胡公文化研究会 胡公书院   主编:胡联章   支持:古山镇党委政府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胡公文化 00007 《寻踪胡公》正式出版 2025-05-14 永康日报2025-05-1400007;永康日报2025-05-1400009;永康日报2025-05-1400008;永康日报2025-05-1400010;永康日报2025-05-1400011;永康日报2025-05-1400014;永康日报2025-05-1400013;永康日报2025-05-1400015;永康日报2025-05-1400012;永康日报2025-05-1400017;永康日报2025-05-1400016;永康日报2025-05-1400018;永康日报2025-05-1400019;永康日报2025-05-1400006 2 2025年05月14日 星期三
浙B2-20100419-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