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扬尘治理 助力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
永康高新区环境卫生百日攻坚见实效
![]() |
![]() |
![]() |
强化扬尘治理 助力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
永康高新区环境卫生百日攻坚见实效
自环境卫生百日攻坚战启动以来,永康高新区管委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以扬尘治理为突破口,打出了“精准施策、智慧监管、服务升级”组合拳,通过召开在建工地规范化管理会议、创新“绿黄红”三色动态管理机制、推出建筑垃圾处置极简审批模式,为在建项目提供全链条服务,助力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政企共谋扬尘治理新路径 服务型执法助力工地焕新颜
永康高新区在建工地扬尘治理提升会议
在日前召开的永康高新区在建工地扬尘治理提升会议上,50余家建筑企业负责人注视着大屏幕上的操作演示,不时用手机拍摄重点内容。“这些改革措施出台后,渣土运输申报流程可以缩短70%。”某建筑企业负责人说。
这场以“深化服务理念 推进扬尘治理精准化”为主题的会议,以创新思维重构了政企协作模式,将政企双方从过去的监管和被监管的关系转化为发展共同体。
“建筑垃圾管理不是简单的清扫问题,而是关乎城市‘呼吸系统’的重要课题。”永康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徐杰的开场发言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共鸣。会上,一组航拍对比图清晰地展现了不同工地的扬尘治理效果:有的工地裸土上覆盖着防尘网,像是一个整齐的棋盘;有的工地裸土“素面朝天”,像撒了粉的面包。“我们创新推出三色管理,就是要让每个工地都成为绿色标兵。”徐杰说。
现场最热烈的互动出现在政策培训环节。当永康高新区执法中队相关负责人解说“首违不罚”清单时,几名项目经理立即举手提问:“二次违规的整改宽限期能延长吗?”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党委委员颜继海结合具体情况,解答了大家的问题。某渣土运输公司代表边记录边感慨:“以前总觉得审批是‘过关考试’,现在明白这是‘健康体检’。”
“这次会议不是扬尘治理的终点,而是精准治理的新起点。”永康高新区管委会建设办负责人在进行会议总结时说。
散会后,一些建筑企业代表们进行了热烈讨论。几名项目经理提出了预约申请,希望执法中队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通过“执法+帮扶”双轮驱动,助力企业提升扬尘治理水平,筑牢绿色发展底线。
三色管理提升工地管理质效 动态评级催生发展内生动力
永康高新区执法中队检查防尘设施
5月7日下午3时,在永康高新区丽洲建设集团的工地上,雾炮机正吞吐着水雾。永康高新区执法中队队员手持“三色档案”,对该工地进行考核。“三个月前,这个工地还标记为黄色,现在已连续五次检查达标。”执法人员说。
这幕场景是永康高新区严格落实“绿黄红”三色动态管理机制的生动注脚。
自环境卫生百日攻坚战启动以来,永康高新区创新推出分级监管体系,将硬质围挡、裸土覆盖等6大核心指标量化为“施工健康指数”,通过三色电子标签实现精准画像。
在丽洲建设集团项目部,项目经理丁波翻开检查日志,向记者展示工地的转变历程。系统记录显示,该工地4月12日因建筑垃圾清运核准延迟被标记为黄色,4月20日上传整改照片后转为绿色。“现在每天开工前我们都要自查‘检查目录六件套'’,三色机制倒逼我们建立防尘管控制度。”丁波说。
在永康高新区执法中队办公室的电脑屏幕上,所有在建工地的三色标识清晰明了。据介绍,该机制设置了“红转黄需整改验收、黄转绿需连续两次达标”的硬指标。数据显示,实行“双随机+网格化”巡查后,工地整改周期从15天压缩至3天,企业自主提交的整改方案数量同比增加240%。
翻开《在建工地三色管理手册》,6大类18项检查标准一目了然。永康高新区执法中队相关负责人表示:“绿色工地可享受‘体检式’服务,黄色工地触发了定向指导,红色工地则启动‘执法+专家’会诊。”未来,该中队将通过无人机巡查自动识别裸土未覆盖等问题。
“这不是简单的颜色变化,而是治理逻辑的重构。”徐杰指着墙上的态势分析图说,截至目前,绿色工地占比从35%提升至72%,扬尘投诉量同比下降67%。下一步,永康高新区将进一步深化三色机制,加强与信用体系衔接,对持续保持绿色的企业在审批服务、评优评先中给予倾斜。
采访过程中,丁波收到了新的巡查通知。他快步走向材料堆放区:“下周我们要实现六个检查项全优,争取冲进季度绿色示范榜单。”
推出建筑垃圾处置“极简模式” 审批时长压缩70%
首张建筑垃圾处置简易流程审批单送到企业负责人手中
5月8日上午9时,在西城加喜电机绝缘配件厂,永康高新区执法中队队员用手机对准建筑垃圾拍了一张照片。随着“滴”的一声,企业负责人朱惠群的手机就收到电子备案表。
“从申请到审批完成只用了3小时,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领到我市首张建筑垃圾处置简易流程审批单的她笑得合不拢嘴。在她身后,3辆清运车已整装待发。当天,该公司建筑垃圾就全部清运完毕。这标志着永康高新区建筑垃圾处置审批有了“极简模式”。
据了解,针对小微工程建筑垃圾处置难题,永康高新区联合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创新推出简易流程审批制度,将原本需要7个工作日、往返3个部门的审批流程,压缩为“现场勘查+云端备案”的“一站式”服务。
记者看到,首张备案表的电子档案清晰记录着审批过程:申报时间8时27分,现场勘查9时15分,系统审核通过9时48分。一串串数据的背后,是一项项便民利企措施的推出,是一项项暖心贴心服务的升温。
据统计,在建筑垃圾处置环节,120平方米以下工程的处置量占比达65%。永康高新区执法中队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处理10吨建筑垃圾必须要走完所有标准流程。简易流程审批制度推出后,申请材料从12份精简为3份,审批时长压缩了70%。”
花城路上的商户李先生对此感触颇深:“以前为几车建筑垃圾要专门请假跑手续,现在一个电话就能申报,非常方便。”他向记者展示了手机里刚收到的电子备案表,运输公司信息、处置时限等一目了然。
数据显示,简易流程审批制度推行半月来,小微工程建筑垃圾违规倾倒量下降38%,企业满意度达97%。
这场始于审批的变革,正悄然重塑永康高新区城市治理格局,让更多市场主体感受到“放管服”改革带来的温度与力度。 融媒记者 陈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