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要闻

念好“山海经” “飞”出新天地

永武合力打造产业飞地新样板

  念好“山海经” “飞”出新天地

  永武合力打造产业飞地新样板

  本报讯(融媒记者 张赤奎) 4月25日,记者在智锋工贸年产25吉瓦时储能包装及集成产业化项目(浙中储能项目)现场看到,施工车辆来回穿梭,施工人员有条不紊作业,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浙中储能项目位于330国道以东、321省道以南、蓝天路以北、银桂南路以西,总用地面积34.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总投资38亿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8幢厂房(其中1幢联合厂房)、1幢研发车间、3幢公寓、1幢展示中心。

  “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已进入扫尾阶段。”浙中储能项目建设单位现场负责人孟建辉介绍,该项目于去年3月开工,已完成总体进度的85%,其中钢架构厂房全部完工,首期厂房计划4月底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整体项目预计年底竣工验收。

  与浙中储能项目邻近的永武科创中心项目建设现场,同样是机器轰鸣、一派繁忙,工作人员正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进度。该项目于去年8月开工建设,总用地面积5.53万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4万余平方米,主要由科创中心、人才公寓及配套商业等功能区块组成,目前主体结构进度完成35%左右。

  作为我市携手武义县打造的永武“产业飞地”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浙中储能项目和永武科创中心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描绘了一幅山海共济、山海交融的美好景象。

  永康武义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产业相融。自2006年结对开展“山海协作”以来,两地通过产业互补、平台共建、要素互融,不断加强交流与沟通,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民生改善、助农增收等多个领域形成一批亮点工程项目。

  随着“山海协作”的迭代升级,“飞地经济”成为撬动山海共赢的新支点。为充分发挥永康产业优势和武义资源优势,我市在高新区划出1500余亩土地,与武义共建永武“产业飞地”园区,以共建共富、互惠共赢为目标,打造永武一体化的产业创新链,不断推动永武“山海协作”走深走实,为两地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永武“产业飞地”园区按照“收益保底+税收分成”方式,由双方共同出资建设运营。园区紧扣两地林草高端装备特色产业,重点探索发展储能等新兴产业,在园区打造包含区块服务中心和创新产业发展区、林草装备产业发展区、锂电池产业发展区在内的“一心三区”空间布局,完善企业孵化器、技术成果转化等平台功能。在招商方面,实施“链长负责+载体承接+部门联动+机构研判+驻外招商”工作模式,围绕林草装备产业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以及锂电池产业原材料供应、电芯制造、电池模组组装、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等方面,重点招引创新型“链主”企业、上下游关联企业及高端研发机构,推动产业智能化、高端化发展。

  “永武‘产业飞地’园区是区域合作新模式的生动体现,建成后将成为永武双方产业分工合作、区域均衡发展、共同富裕示范的有力抓手,极大促进传统五金产业持续向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发展。”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要闻 00001 永武合力打造产业飞地新样板 2025-04-26 永康日报2025-04-2600014;永康日报2025-04-2600015 2 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浙B2-20100419-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