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乡村·遇见

“80后”精心培育300余盆盆景

打造一盆一景一世界

  “80后”精心培育300余盆盆景

  打造一盆一景一世界

  在龙山镇曙光村一处农家小院里,300余盆盆景错落有致,青砖老石、旧门框与苍劲的枝干相映成趣。这里的主人景滔滔是个“80后”,从高中时与盆景结缘,历经10余年沉淀,将自然山水浓缩于方寸之间,让老物件焕发了新生。

  盆景作品

  景滔滔在打理盆景

  废墟不废

  巧让旧物成景

  走进景滔滔家的小院,仿佛时光倒流。桥墩上的石狮成为水池的围栏,旧时的兰花凳托起苍翠的松柏,老房子里的砖石化作鱼跃龙门的水景。这些老物件,经过景滔滔的巧思重组,与盆景相映成趣。

  “村里拆旧房时,挖机下的断柱、碎砖,在别人眼里是垃圾,可到我手里都成了宝贝。”景滔滔指着用青砖砌成的院子围挡说,砖面上的风化痕迹清晰可辨。断裂的房梁柱截平后嵌入围墙,形成了高低错落的展示架;碎裂的明清石板随意铺陈,野趣横生。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院门处的旧式门框,门框上斑驳的朱漆与岁月的痕迹交织,构成穿越时空的框景。

  “老物件自带故事,像石鼓以前是宅门的标配,小狮子专镇桥头……这些文化不该被遗忘。”景滔滔说,“你看这些石料上的青苔和裂纹,是几十年风雨留下的痕迹。如果全换成新的石板,那种韵味就没了。”他的改造原则是修旧如旧:断裂的桥栏杆拼接时特意留出缝隙,让新生藤蔓自然填充;残破的石臼盛满雨水,倒映着上方悬挂的“悬崖”盆景,竟成了别致的“水中景”。

  精心呵护

  造景动辄数年

  “这里大部分盆景都是5年以上的。”景滔滔指着一院子的盆景说,他与盆景结缘从高中时开始,当时他被植物造型吸引,但工作后中断了10余年。“2015年左右,生活稳定下来了,总觉得缺个精神寄托,又重新‘捡’起来了。”为此,景滔滔在自家小院开辟了一片“试验田”。

  景滔滔介绍,最费心力的当属盆景造型。一盆文人树需要培育5年至8年:先下山采桩确保存活,上盆后养枝、修剪,再逐步攀扎定型。景滔滔指着一株养了10年的老鸭柿介绍:“这棵树从石缝挖出时通体发黑,裹棉布养了3年才见光。现在树皮发白,说明它适应了环境。”只见它以异形花盆模拟蝶蛹形态,搭配扭曲向上的树形,象征着生命突破桎梏的力量。

  另一盆名为“湖光秋色”的盆景也是景滔滔的得意之作,曾获得浙江杯盆景艺术展银奖,浅白盆面喻水,通过错落的山石与苍劲松枝,再现湖心小岛的静谧秋意。

  文人式、悬崖式、邻水式……根据盆景的形态,景滔滔将300余盆盆景打造成不同的样式,而树干上因石压形成的肌理,是岁月沉淀的痕迹,也是他技艺的进步和工匠的精神。

  看人卖树

  有钱更要有缘

  在直径仅20厘米的浅盆中养活一棵树,绝非易事。景滔滔有自己的日常养护小妙招:夏季遮阴、冬季防冻,早晚各浇一次水,每隔三四年换土修根。“小盆就像给树穿紧身衣,水肥稍有疏忽就前功尽弃了。”他坦言早期交过不少“学费”,“有些老桩像体弱的老人,稍不留神就枯死了。”通过网络交流与协会活动,如今,景滔滔的技术精进了不少。

  300余盆盆景中,既有练手之作,也有心血凝成的非卖品。面对售卖,他有着匠人的矛盾:“流通货可卖,但真正的好作品,既要遇有钱人,更需有缘人。”10年前培育的“飞天”老鸭柿,以枝干走势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而命名,曾有人花高价求购,却被他婉拒。“不懂养护的人,再高价也不卖给他。”如今,景滔滔通过抖音展示作品,拥有粉丝逾万人,但他仍坚持“看人卖树”,新手买家即便出价高,他也不卖。

  景滔滔翻开手机相册,向记者展示了他的养护日记:春拍嫩芽微绽,夏录雨打青叶,秋存红果垂枝,冬记雪覆虬干。“每棵树都是活的时光标本。”景滔滔看着感慨道,“希望有更多的人透过这些‘活的艺术’,读懂中国传统审美中的山水精神。”

  融媒记者 李涵英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乡村·遇见 00003 打造一盆一景一世界 2025-04-23 永康日报2025-04-2300007;永康日报2025-04-2300008;永康日报2025-04-2300009;永康日报2025-04-2300011;永康日报2025-04-2300010;永康日报2025-04-2300012;永康日报2025-04-2300013;永康日报2025-04-2300016;永康日报2025-04-2300014;永康日报2025-04-2300017;永康日报2025-04-2300015;永康日报2025-04-2300018;永康日报2025-04-2300023;永康日报2025-04-2300022 2 2025年04月23日 星期三
浙B2-20100419-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