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社会·专版

以“工匠精神”搭建成长舞台

“哈尔斯杯”青少年书法大赛成培育书法人才沃土

  以“工匠精神”搭建成长舞台

  “哈尔斯杯”青少年书法大赛成培育书法人才沃土

  笔墨为媒 接力成长

  “当初在关工委和哈尔斯之间牵线搭桥的时候,没想到这个比赛居然能够举办这么多年。”4月21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参与“哈尔斯杯”青少年书法大赛多届评审工作的李章汉有些感慨,“那时候大家只是将这个比赛当作寻常比赛来举办,没想到比赛展现出了出乎意料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企业也一直大力支持,于是就有了连续二十年的缘分。”

  纵观这些年来的参赛作品,一开始就占据主要地位的楷书、行书仍是主流,但恣意洒脱的草书、古朴浑厚的隶书、典雅庄重的篆书近年来亦频频亮相,展现出青少年对传统书法文化更多元、更深层的探索。

  “对于参赛作品,除了书写的技艺,文字内容也会影响评委打分,一些字体清秀但内容没那么切题的作品会让评委在打分上有所犹豫,所以我们一直鼓励贴合主题的创作。”李章汉介绍,在征集作品时,组委会往往会紧扣时代发展,根据当下热点和重大事件确定主题,引导年轻一代更多地去学习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建设“世界五金之都 品质活力永康”增光添彩。

  在每年的评比中,评审组不会框定获奖名额,而是在计划名额之内做到“应评尽评”,让更多的好作品有崭露头角的机会。

  这种“以人为本”的评审理念,体现了主办方的初心:比赛并非冰冷的竞技场,而是激励青少年成长的舞台。“我的同事黄应楠在十几年前就获过奖项,获奖经历对她的激励很大,这么多年来她在书法练习上从不懈怠,从中收获了个人的成长。”李章汉说。

  书法的生命力在于一笔一画间锤炼心性,在于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涵养“静气”。面对家长群体,评审组始终希望传递一个理念——书法教育需摒弃功利的“速成心态”。据了解,有些家长急于让孩子在比赛中摘金夺银,甚至要求孩子练习与年龄不相匹配的高难度字体,反而消磨了他们对书法的热爱。

  “我们不应该局限于传统,而是要学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积极创新评审标准,引导青少年探索更多领域。”李章汉说,评审组对接下来的比赛有了新的设想,希望选手能够尝试创作诗、词、联、曲、赋等,引导他们从临帖走向文化理解,鼓励他们不再局限于技法临摹,而是以笔墨为舟,向历史文脉与当代审美并行的深水区漫溯。

  一幅幅青少年书法作品,既是个人成长的注脚,亦是一座城市跳动的文化脉搏。评审组希望未来的“哈尔斯杯”青少年书法大赛能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能超越赛事本身,成为培育书法人才的沃土,让优秀传统文化的星火生生不息。

  融媒记者 何悦

  第十二届“哈尔斯杯”青少年书法比赛评选现场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社会·专版 00005 以“工匠精神”搭建成长舞台 2025-04-22 永康日报2025-04-2200018;永康日报2025-04-2200020;永康日报2025-04-2200021;永康日报2025-04-2200019;永康日报2025-04-2200022 2 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浙B2-20100419-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