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社会·看点

从钥匙变迁看门业发展

程江坚持40多年配制钥匙方便邻里

  从钥匙变迁看门业发展

  程江坚持40多年配制钥匙方便邻里

  补鞋店、配钥匙店、裁缝店……十多年前,这样的便民小店随处可见。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它们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配钥匙是一门传统手艺,随着锁具的演变,从古老的铜扣锁到19世纪中后期的铁弹子锁,再到现在的智能锁,都少不了钥匙的配制,非智能锁的钥匙配制,全靠配制师傅的手眼功夫。

  65岁的程江在方岩镇派溪村慈溪街经营着一家配钥匙店。这家店已有40多年历史,除了配钥匙以外,业务还覆盖修钟表、卖手机等。“现在,大家都换成了密码锁,配钥匙的人少了,一天就四五单生意。”程江说。

  程江在配钥匙

  钥匙坯

  门锁锁芯

  开槽

  锉刀划过数十年时光

  “师傅,帮我配把钥匙。”采访中,一位顾客来找程江配钥匙。

  “好咧,钥匙给我,稍等几分钟。”程江接过顾客手中的钥匙,仔细观察后,从抽屉里掏出一枚配对的钥匙坯,放入机器中,熟练地比对齿口,来回调整机器齿轮。

  伴随着嗡嗡的机器声响,金属屑末飞溅,不一会,一把新配的钥匙便展现在眼前。接着,程江拿起一把锉刀,在钥匙齿边缘轻轻划过,锉去钥匙棱角,让钥匙更加顺滑,顾客见此不禁满意地点头。

  一盏台灯、一张工作台和各式各样的小工具,是许多顾客进入这家小店的第一印象。这间约20平方米的店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除了不同型号的配钥匙机外,各种款式的锁和钥匙坯也悉数陈列在显眼位置,这些是程江配钥匙的行当。

  程江的配钥匙手艺是自学的。40多年前,他购入配钥匙机后,便开始研究设备的使用方法和锁具的构造。经过多年摸索,他积累了不少经验。

  “别看配钥匙好像很简单,其实也需要技术的。简单的钥匙几分钟就能配好,复杂的就需要用到这台新机器,制作时间也会久一点。”程江说,“有些钥匙的制作过程相当复杂,既要打孔、开槽,还要绞出花纹,一定要特别细心,稍有偏差,就会打不开锁。”

  钥匙刻录着门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新型锁具不断涌现,钥匙的种类也日益丰富。想要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手艺人就得不断学习新技术。

  如今,配钥匙行业正朝着公司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卖锁、配钥匙、开锁形成了一体化服务。不少人已经舍弃传统钥匙,选择安装智能锁,仅凭指纹、密码或门卡就能轻松进门。然而,在这股变革的浪潮中,程江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摊位,用双手诠释着对传统手艺的执着与热爱。

  在这略显陈旧的工作台背后,隐隐折射出永康门业的发展轨迹。20世纪80年代,木门普遍使用单排弹子锁,钥匙长度约5厘米;到了20世纪90年代,防盗门逐渐普及,钥匙长度增加到8厘米,还出现了蛇形槽;2010年,高端铜门盛行,钥匙升级为双排加内铣槽结构,部分品牌还融入了芯片感应技术。永康也从1988年的数十家门企,逐步发展为拥有800多家门企的“中国门都”。

  “过去,大家多用木门,钥匙的种类比较少。随着防盗门普及,钥匙结构越来越复杂。现在,许多家庭选用更安全的铜门,锁芯更为精密,配钥匙的时间也相对延长。”程江介绍,配钥匙的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钥匙胚,从老式木门钥匙到最新铜门钥匙胚,凡是市面上出现过的,他的店内都得准备齐全,以备不时之需。

  多年来,程江专注于自己的那份小修小补工作,为街坊邻里提供便民服务。这不仅是生存,更是一种传承、一种情怀。就如同程江所说:“虽然现在配钥匙的人少了,但还是有人会有这个需求。我的手艺能给大家带来方便,也让我有了生活收入。”

  融媒记者 王佳涵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社会·看点 00009 从钥匙变迁看门业发展 2025-04-15 永康日报2025-04-1500007;永康日报2025-04-1500008;永康日报2025-04-1500009;永康日报2025-04-1500015;永康日报2025-04-1500010;永康日报2025-04-1500011;永康日报2025-04-1500012;永康日报2025-04-1500013;永康日报2025-04-1500014;永康日报2025-04-1500016;永康日报2025-04-1500017;永康日报2025-04-1500018;永康日报2025-04-1500020;永康日报2025-04-1500023;永康日报2025-04-1500024;永康日报2025-04-1500025;永康日报2025-04-1500026 2 2025年04月15日 星期二
浙B2-20100419-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