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文化·西津

以文道生平 以心见真情

——《一位东海渔民的人生之路》读后感

  以文道生平 以心见真情——《一位东海渔民的人生之路》读后感

  □林上军

  芸芸众生,大部分属于普通人,但有些看似平凡的普通人,却能以其挚诚的真情、真意、真心获得大家的尊重、尊敬。在我看来,东海渔民赵行法先生就是这样一位长者,虽然他的地位不高,最高职务也就基层村支书。这是我接触赵行法先生乃至看完《一位东海渔民的人生之路——赵行法回忆录》(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之后得出的结论。

  从渔民成长为优秀好干部

  赵行法,1959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高亭镇闸口一村,由于早年丧父(捕鱼时落海),当时兄妹皆小,七口之家,家境因此陷入极度贫困,学业优秀的他不得不在13岁那年辍学,仅读完初中第一学期,就跟随母亲一起做苦力。3年后,他上船做渔民;8年后,村里派他到闸口一村驻上海渔场工作组负责,出色完成各项任务。之后,先后担任村主办会计、村委会副主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等职务。

  做渔民,他有口皆碑,被评为优秀青年、先进分子;当村支书,闸口一村从全县发展村的行列(该村原来是全县垫底的空壳村,后由在渔区改革开放初期任村支书的赵汉清带领下,扭转了贫困村局面,步入了发展村行列,短短几年一跃成为首屈一指的富裕村,集体资产猛增)。凭借大公无私、廉洁自律,其本人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千名好书记、舟山市村(社区)惠民好书记、岱山县劳动模范。

  同时,因为他善于学习,在实践中成长,成为一名社会矛盾纠纷调解能手,先后被授予市、省级金牌人民调解员,浙江省优秀人民调解员,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他调解的案子,无后遗症,当事人心服口服;在浙江省重大项目——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所在鱼山岛原住户拆迁过程中,几个月调解不了的拆迁“房屋买卖无协议”纠纷,他一周之内就把7户“钉子户”赔偿纠纷全部调解完毕。

  兼具收藏家等多重身份

  他还是有名的收藏家,1998年7月建起了舟山市首座私人博物馆——“岱山海曙综艺珍藏馆”。位于岱山东沙古镇的“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是他于2004年5月建的第二座博物馆,更是我国首座且至今还是唯一的海洋渔业综合性博物馆。整整半个世纪,在家境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他负债搞收藏,至今还背着大额债务。

  为征集“名人题词手迹”,他通过各种途径,向国家功臣人物写信,获得他们亲笔题词等。有的还因此成为至交,如我国著名材料科学家、教育家,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浙江省第五至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浙江大学原副校长王启东教授,自2005年起,每年在春节前把他一年的工作、生活小结,寄给赵行法,因为赵行法是他“人生中数位值得交流、交往的师友之一”。

  1998年4月的一天,赵行法曾赴沪,在中科院院士、民盟中央名誉主席谈家桢教授等科学家的支持下,两日之内拜访十位院士,请他们泼墨挥毫,留下珍贵墨宝。

  上述事例详细经过,均体现在34万余字的《一位东海渔民的人生之路》中。这里有那个年代原汁原味的渔民生活生产场景、故事;这里有渔村基层干部的酸甜苦辣;这里有人民调解员巧妙应对、快速处置矛盾的典型案例。阅读此书,可以看到曾经的半文盲,如何成为写作高手;曾经的苦出身,当村干部后,如何体恤民情处处为民着想;曾经的普通渔民,如何一步步蜕变为海洋文化名人。

  记录历程 见证变迁

  此书有四个序,作者分别为:诗人、法学家、浙江省法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司法厅原副厅长牛太升先生;江西省集邮协会副会长熊世俊先生;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童宏玺先生;原岱山县水产局办公室主任沈信昌先生。他们给予《一位东海渔民的人生之路》高度评价,认为这是研究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生动素材,评价他是一个精神富有、永远奋进的人,一个村民之上的优秀干部。童宏玺写道,他当时在处理民事纠纷过程中与赵行法认识,当年他深为赵行法事迹所感动,曾想写一篇报告文学,投稿《农民日报》,甚至连题目也想好了,但终因法律事务缠身而未能成文,甚为遗憾。

  笔者与赵行法交集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那时笔者第一本书出版,赵行法获悉后,来信希望送他一本收藏,并寄来邮费,因为觉得自己的书水平很一般,拿不出手,一直没寄。直至过了十余年,我才去拜访他,采访闸口一村,了解到该村村级集体资产经营有方,本想报道,可惜报题没通过。又过了几年,我终于从他50年搞收藏角度,写了一篇通讯,在多家报刊登出,才初步了结一桩心事。

  如今,赵行法先生把自己大半生的经历书写成文,其文笔水平、表达技巧令我这个搞了30多年文字工作的媒体人肃然起敬,文字背后所透射出来的精神、境界,更是令人钦佩。恰如该书文字审核、舟山市作协副主席许成国先生所言,《一位东海渔民的人生之路》是一本励志奋进之书、是一本社会记录之书、是一本高举改革大旗之书、是一本正气满满之书,这本回忆录有长度、有深度、有向度、有维度,既有对以往经历的详细生动叙录、今日生活的希望期盼,又有对后来者的嘱托与告诫,构成了一本优秀回忆录需拥有的特质——时间上的延续性、空间上的纵深感、文化上的独特性。

  一生拼搏未停步,成败得失笑谈中。一个有“传奇式”曲折经历的平民,能将努力奋斗、不懈拼搏的凡人小事,全过程记录下来,更有可能成为激励下一代或普通百姓的精神食粮。

  读书札记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文化·西津 00004 以文道生平 以心见真情 2025-04-07 永康日报2025-04-0700006;永康日报2025-04-0700009;永康日报2025-04-0700013 2 2025年04月07日 星期一
浙B2-20100419-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