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掀起“邀约做陶艺DIY”热潮
姐妹花记者体验陶艺手工制作
![]() |
![]() |
![]() |
![]() |
![]() |
![]() |
永城掀起“邀约做陶艺DIY”热潮
姐妹花记者体验陶艺手工制作
“下次见面一起去做陶瓷吧!”当这样的邀约在耳边响起,你是否也会心动?近段时间,各大社交平台掀起一波“邀约做陶艺DIY”热潮。不少年轻人纷纷响应,表示在周末约上好友一起去做陶瓷,用器物承载共同制作的时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从一团毫无形状的陶土,到逐渐变成各具特色的心仪器物,陶艺手工制作为何会有如此魅力,成为年轻人打发时间的热门选择?4月2日,姐妹花记者来到城区龙川东路的一家陶艺制作体验店,共赴陶艺DIY之约。
记者在拉坯
记者体验陶艺手工制作
手工制作陶瓷并不容易
记者选好想要制作的款式后,店长曹晓婷便将使用工具准备好,包括捏塑棒、七本针、钢针、笔刷、一小杯水和海绵。当然,不可缺少的就是陶瓷原材料——手工白瓷泥。
“开始之前可以先按照你要做的款式,把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做主体,另一部分做其他装饰配件。”曹晓婷向记者讲解了制作步骤。
在开始每一部分的制作前,记者都先将泥“搓圆”,在“搓圆”的过程中,可以用左右手来回拍打,避免出现开裂。曹晓婷介绍,即使出现开裂情况也不必担心,只需在开裂处喷点水,慢慢揉搓即可。随后,记者拿起主体部分前往拉坯机。
听了曹晓婷的简单描述后,记者开始拉坯第一步——摔泥,双手沾水,把泥往转盘上摔,这样做是为了排出多余的空气,反复多次后,再将泥拍成小山堆形状。
“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拉坯了,要先把泥拉高,再慢慢压低。这样做也是为了排出空气。”曹晓婷一边讲解一边给记者示范,双手手掌贴牢转盘,轻轻握住陶土。
空气排出之后,曹晓婷就开始制作坯体。她先将泥拉高。不同的是,这次需要开洞,即边下压边外扩,拉到距底部0.5厘米左右,再通过手指提拉,由下至上,少量多次,将杯壁慢慢捏薄。
随后,记者开始上手操作,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属于“眼睛会了手不会”。开洞环节中,记者由于用力不均,导致陶土转着转着要飘起来。曹晓婷抓紧暂停机器帮忙补救,记者的第一次拉坯以失败告终。
“底部比较厚,碗沿下端比较薄,导致底盘支撑不住。在这个过程中,你觉得有阻力就加水,让陶土一直处在湿润状态会更好操作。”曹晓婷一眼就看出了失败原因,并告知正确做法。
“大部分人第一次拉坯都会失败的,第二次就顺手很多,肯定可以成功的!”在曹晓婷的鼓励下,记者成功完成了拉坯。
接下来的环节是捏各种小配件。记者用七本针分别在配件与主体粘连处画“十”字,左右轻晃压紧,再用笔刷刷水,使两个部分融为一体。令记者没想到的是,小配件制作竟然也有方法,光是小叉子这一配件,记者就做了五六次,最后成品做出来还是不忍直视。
“这其实是分两部分的,你把叉子上下分开,然后粘在一起试试。”在曹晓婷的指点下,记者也顺利克服了困难。
全部粘连好之后,就是上色阶段,上色过程中要注意按照一个方向刷,这样烧制出的颜色更均匀。
顾客结伴体验手工魅力
陶艺DIY无疑是一场对耐力的大考验,整个流程共耗时3小时,而最终烧制出的产品究竟是什么模样,得在2-3周之后才能揭晓谜底,就像开盲盒一样充满未知与期待。
记者了解到,该店的客流量在周末居多,顾客群体广泛,涵盖多个年龄段。家长带孩子到店以体验趣味性为主,年轻人更多的是追求个性化作品。店里的体验项目丰富,包括绘画、陶艺、书法以及手工等,吸引了不少顾客。
曹晓婷告诉记者:“我们店的顾客中,女性占比相对高一些。顾客里很多是老客带新客,还有一部分是通过短视频了解并到店体验的顾客。上周,就有团队在我们这开展团建活动。”
当天下午,店内的顾客光是像记者一样选择体验陶艺DIY的就有5位。记者简单采访后得知,这5位顾客都是相约前来体验的。
市民小诗是一名上班族。这天,她正和外地来永的朋友一起制作陶瓷。小诗一边手中不停忙碌,一边向记者展示她做的兔子陶瓷杯,笑着说:“我朋友难得来一趟,今天不巧又下雨,我们就决定互相做一个陶瓷给对方当礼物。”她的朋友竺女士连连赞同:“我平常是没什么耐心的人,但我今天很享受这个过程,或许这就是和朋友一起做手工的魅力吧。”
同样在店里制作陶艺摆件的柯女士也热情地凑过来,迫不及待地和记者展示她刚捏好的“石矶娘娘”。当被问为何选择做“石矶娘娘”摆件时,她说:“我看了《哪吒之魔童闹海》电影后,觉得‘石矶娘娘’真的太可爱了,就想做一个放在家里摆着。我觉得,每天看着它,心情都能变好。”
由于店内顾客大多属于“体验式打卡”类型,如何让生意长盛不衰,着实要费一番心思。曹晓婷坦言:“我们一方面通过产品创新来吸引消费者。另一方面,因为店铺开张不久就有一些客人前来咨询有没有充值卡或者课程,所以,我们在每周二至周五的晚上开设了成人绘画班,以培养市民的兴趣为核心,希望借此吸引更多顾客。”
记者在店内观察发现,这里的产品形式丰富多样,除了常见的陶瓷杯、银戒指、油画绘画外,还推出了吊坠、钟盘、手机支架与植物微景观等创新性DIY制作项目。曹晓婷补充道:“有时,我们也会根据客户需求,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尝试开展新的项目,像可以贴在手机壳、包包上面的DIY布贴就是根据客人需求增加的项目。”
店内作品
■记者手记
手作物品承载着情感
在制作陶瓷的过程中,陶土难免会有缝。这时候,制作者需要不停地捏,这样,缝就会慢慢地消失。这看似简单的步骤,实则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生活就恰似这团陶土,挫折、困境像是一道道裂缝。如果我们能耐心面对这些“裂缝”并反复“揉捏”,那么,我们终将瑕疵转化为独特的纹理,刻下独属于自己的人生印记。
手作过程就像按下重启键,让大家回归小时候纯粹的玩乐时光。手作物品可以说是时间的“见证官”,承载着人们当下的情感。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手作店为市民们提供了一片慢下来的空间,让大家得以静下心雕琢生活的乐趣。相信在“体验式打卡”的基础上,手作店将会吸引更多人去体验,让手作的魅力真正扎根在每一位顾客心中。
融媒记者 陈可睿 见习记者 吕漪琳
微信关注“永报姐妹花”
获取相关资讯报道
全国巾帼文明岗
监督电话:87126426
既服务到人
更服务到心
YBJ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