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祖孙的红色传承:
紧握红色“接力棒” 革命精神代代传
![]() |
徐家祖孙的红色传承:
紧握红色“接力棒” 革命精神代代传
退役军人风采
“我的爷爷徐其林是一位抗美援朝老兵,他参与筹建了市抗美援朝纪念公园。在我小时候,爷爷常带我到这座公园里散步,是他在我心中种下了参军入伍的种子。”日前,即将启程前往新疆服役的新兵徐梦元走进市抗美援朝纪念公园。他循着爷爷的足迹,怀着崇高的敬意,向刻有烈士英名录的志愿军纪念雕塑致敬。看着经历过抗美援朝战争的飞机、大炮、坦克,他仿佛再次见到了爷爷在公园里向游客讲述抗美援朝故事的身影。
英雄不死 精神永存
1951年,时年17岁的徐其林报名参加志愿军。与他一同踏上保家卫国之路的,还有1476位永康籍志愿军。徐其林参加过上甘岭战役、金城反击战、第五次战役,两次荣立三等功。“转业回乡后,父亲选择回归平凡生活,做回了农民。平日里,他很少主动讲起战场上的事情。”徐其林的儿子徐向明说,战争的惨烈、战友的牺牲一直让父亲难以忘怀。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徐其林与永康部分抗美援朝老兵组团赴朝鲜观光访问,祭奠牺牲的战友。回永后,已是古稀高龄的老兵们奔走呼吁,搜集大量抗美援朝的珍贵资料,只为筹建一座纪念公园,让后辈们了解抗美援朝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将抗美援朝精神铭记于心。
筹建之初,作为建设抗美援朝纪念公园筹委会重要成员之一的徐其林担心资金不足,打算“卖房子也一定要把公园建好”,信念十分坚定。徐其林负责将飞机、大炮等陈列物品运输回永。“62式坦克拉回永康时,徐其林老人站在坦克上,胸前戴着大红花,从许码头开始绕城区一圈,那个场面让人难忘。”市人武部相关负责人说,“他是敢于冲到最前面的人,他对抗美援朝纪念公园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抗美援朝纪念公园不仅是父辈留给后代的精神财富,也是他们的精神寄托之所。”徐向明告诉记者,每个月的25日,徐其林都会和抗美援朝老兵们相聚在抗美援朝纪念公园,或唱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或静静伫立在雕塑前,缅怀牺牲的战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铿锵的歌声,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被更多人知晓。
血脉延续 烙印在心
“我小时候,爷爷曾穿着这套挂满奖章的军装来到我们班上,为大家讲述抗美援朝的故事,我感到特别光荣、骄傲。”在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展厅内,徐梦元再次见到了爷爷的军装。他告诉记者,爷爷去世后,家人遵循其遗愿,将爷爷的军装、勋章、立功证书等捐赠给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并对外展出。展厅内还展有2009年11月25日,徐其林被授予“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荣誉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时,留下的珍贵合影。
“爷爷是我的榜样,他一直鼓励我参军入伍。”徐梦元说,此前他曾3次报名参军,均因个人身体原因落选。2021年4月,时年88岁的徐其林查出身患肺癌晚期。躺在病床上的他仍鼓励徐梦元不要气馁,要坚定参军入伍的心。“接二连三的落选,对我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但是爷爷的话我一直记在心里,从未想过放弃。”徐梦元说,每年征兵季,他都时刻关注入伍报名通知,主动报名参军,并努力锻炼身体,达到入伍条件。
参军入伍后,徐梦元握住了爷爷交给他的“接力棒”,自愿赴新疆服役。“祖国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就像爷爷当年成为志愿军上战场一样。”徐梦元说,他将紧随爷爷的足迹,继承爷爷的遗志,成为像爷爷一样“冲在最前面”的军人。
融媒记者 王玙铮
徐梦元在整理爷爷的军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