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截瘫者变身跑马达人
胡志东与命运赛跑创造医学奇迹
![]() |
![]() |
高位截瘫者变身跑马达人
胡志东与命运赛跑创造医学奇迹
3月24日,记者见到了刚参加完乐清半程马拉松回永的胡志东。这位曾因高位截瘫被判定“余生需与轮椅为伴”的中年男子,不甘忍受命运摆布,凭借超人的意志力,勇敢地站起来。去年,他的足迹跨越10个省份,完成了8场半程马拉松。前天,他又站在了乐清半程马拉松的赛道上,完成了他确诊高位截瘫后的第14场正式赛事。
乐清半程马拉松比赛现场
胡志东和朋友深入新疆喀拉峻草原徒步
生活是不动则退的挑战
一提起马拉松,胡志东就打开了话匣子。翻开2024年的行程表,他几乎每个月就有一个标记:3月奉化马拉松、岱山马拉松、4月缙云马拉松、5月银川市马拉松、6月新疆徒步、8月六盘水市马拉松、9月长春马拉松、11月横店马拉松……
“去年最疯狂的事就是从银川直接奔赴新疆徒步。”胡志东笑着展示手机里的紧凑日程:12月1日,他在永嘉楠溪江山地越野赛中担任裁判;5天后,前往昆山市为12月8日的昆山马拉松赛事做准备;一周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福州市参加马拉松赛事。
“朋友们都戏称我为‘铁人模式’。但我知道,作为脊髓损伤患者,生活就是不动则退的挑战,我必须动起来。”胡志东说。
在新疆的徒步之旅中,胡志东与11名队友共同挑战了喀拉峻草原的徒步路线:每日徒步约10公里,连续5天穿越昼夜温差高达20℃的无人区。当队友因高反和疲惫想放弃时,他鼓励队友说:“我这种身体都不怕,你们怕什么。”在他的鼓舞下,全体队友最终携手完成了这场艰辛的徒步之旅。
胡志东觉得,这段行程是一次极为珍贵的体验,旅途的艰辛反而更能凸显所见风景的瑰丽。他说:“一路上的风景会让你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用一句话来形容便是‘身体在地狱,眼睛在天堂’。”
而最令他难忘的,是在新疆自驾穿越盘龙古道。这条海拔从2000米骤升至4200米的“高原发卡弯”,连当地司机都需双人轮换驾驶。“在海拔3800米的悬崖弯道开车,我感觉重新掌控了人生。方向盘握在手里时,比任何康复训练都治愈。”胡志东在微信里发布戈壁落日、雪山晨雾的照片并配文,“人要像狂野中的花草,无论风雨冰霜,努力绽放。”
逆境奔跑向阳重生
早上6时,胡志东已开始每日必修课:5公里慢跑、100个半跪式俯卧撑、200次臀桥训练……这些数字背后,是胡志东与身体的搏斗。
2023年1月8日,胡志东一脚踩空滑倒在地,导致高位截瘫。此后,在家人的关心支持下,热爱运动的他重新燃起生命的希望。通过身体锻炼以及跑步训练等方式,他在确诊高位截瘫之后的第十个月,完成了5公里长跑。
2024年初,胡志东首次尝试“半跪式俯卧撑”,动作幅度较小,显得颇为吃力。如今,他能标准地完成这一动作,而且还很轻松。“我始终坚信自己还是能恢复到以前状态。医生之前说我能走就是奇迹,你看我现在都能跑了。”胡志东笑着说。
这种近乎偏执的坚持,在高原马拉松中展现得更为极致。在2024年5月的银川市马拉松赛场上,胡志东遭遇了严峻考验。赛道平均海拔1000米,这对脊髓损伤者的心肺功能堪称“魔鬼挑战”。高海拔的环境让许多选手因缺氧退赛,他却以“三步一呼、五步一吸”的节奏,用3小时14分成绩冲线。
“呼吸像刀割喉咙,但我想到曾经连翻身都要人帮忙,现在能自由奔跑,还有什么不能忍?”正是靠着这种“逆生理冲刺”法则,在2024年长春半程马拉松中,胡志东以3小时9分刷新了此前的个人最佳成绩。
然而,奇迹背后亦有挣扎。因神经损伤不可逆,他的运动状态始终波动:某天能轻松跑完10公里,次日却可能因肌肉痉挛被迫中止训练。胡志东说:“气馁时,我就翻看之前练习走路的视频——那时挪动5米要半小时,现在能自驾环游新疆,凭什么不相信明天?”
不断尝试创造奇迹
此次乐清半程马拉松的赛道上,胡志东以2小时47分的成绩冲过终点线。参赛结束后,他深有感触地说:“完赛时,赛道边的志愿者在鼓掌。我突然觉得这场马拉松不是终点,而是和更多人的起点。”
如今的胡志东,早已突破“跑者”的身份。在银川市马拉松的赛道上,他是急救跑者;在永嘉楠溪江山地越野赛上,他化身裁判员;在横店马拉松赛道上,他又是视障跑者的“影子领航员”——用一根“彩虹绳”串联两人手腕,以口令指引方向……
“别人说我是运动员、救护员、志愿者,其实我只是个‘追光者’。”胡志东边说边打开手机相册,展示出一幅幅珍贵的回忆画面:2024年浙里乡村健康跑芝英古城站、秀水舟山岩宕欢乐跑、钱王古道越野赛、总部中心垂直马拉松等四场赛事,均由他亲自勘定路线。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山地户外裁判员培训,以多重身份探索人生的多样可能性。“以前,我拼命想证明自己能跑,现在更想证明——‘我们’能跑。”他信心满满地说。
今年,胡志东的计划表填满新坐标:“跑步+旅行”——参与更多马拉松赛事、探访更多地域,领略更多风光,持续训练,强化体能。他笑道:“医生说我创造了医学奇迹,但我觉得,奇迹不过是无数个‘再试一次’的叠加。”
融媒记者 吕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