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院子里的时光诗学
——桑洛《一院子的时光》读后感
![]() |
乡村院子里的时光诗学
——桑洛《一院子的时光》读后感
□徐益丰
《一院子的时光》是永康籍作家桑洛的最新散文集,已由文汇出版社正式出版。此前,桑洛毅然舍弃城市的喧嚣,选择在乡村租下一处小院,就此过上与自然相伴的生活,并成为婺城区雅畈镇汉灶村的驻村作家。这部作品,既是他在乡村生活三年后的深情回顾,也是他以“新农人”身份创作的第十部著作。这种把日常点滴升华为诗性表达的写作方式,赋予了乡村生活细节永恒的美学价值。该散文集出版于乡村振兴战略深化阶段,为桑洛的创作实践提供了独特的观察样本。
深情守望文明根脉
在城市化浪潮汹涌的当下,桑洛的《一院子的时光》恰似一枚穿越时空的琥珀,将逐渐消逝的乡村生活图景,凝固成永恒的美学标本。作者以浙南山村的祖宅为核心,用细腻如工笔画般的笔触,勾勒出一方承载生命记忆的精神原乡。那些被现代文明遗忘的檐角风铃、阶前苔痕、檐下燕语,于文字间重焕动人光彩。
书中对自然时序的精准捕捉令人称赞。春分时节,“老梨树的枝丫间缀满米粒般的花苞,恰似被春风揉碎的月光”;夏至清晨,“丝瓜藤上的露珠折射着晨光,在青砖墙面上流淌成金色的溪流”。这种对自然节律的沉浸式体验,让城市读者得以触碰被数字化生存异化的时间质感。
面对乡村空心化现象,桑洛并未沉溺于廉价的怀旧,而是以清醒笔触记录消逝的过程。这种重构体现在对细节的极致捕捉:老木门上铜环的叩击声,灶膛里噼啪作响的栗炭火,天井石板上被雨水冲刷出的凹痕。这些具象化的记忆碎片,在文字中获得了超越时空的生命力。
正如瓦尔特·本雅明所言:“记忆不是对过去的简单复制,而是对未来的预言。”在看似平淡的日常叙事中,桑洛解读着乡村文明的深层基因。天井里的排水系统,暗藏“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生存哲学;夯土墙的建造工艺,体现因地制宜的生态智慧;就连厨房柴火灶的火候掌控,都蕴含“过犹不及”的中庸之道。这些被现代化进程边缘化的地方性知识,构成了文明的独特光谱。
学者余秋雨说:“时间和文字在一个个老庭院里厮磨,这是文化存在的极温暖方式。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这句话表明,老庭院作为承载文明的古老场所,时间与文字在其中相互交融,体现了文化在岁月流转中的沉淀。
这部作品的价值,在于它既是乡村文明的挽歌,更是文化寻根的启示录。当城市人在数字化生存中迷失,桑洛的文字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人类与自然、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的可能路径。
院子里的生命共同体
生命共同体指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以及它们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当作者改造院落铺设石子路时,狗狗们将愤怒转化为排泄行为,从庭院转移至院门前。这种动物对人类改造空间的反应,揭示了不同物种在共享环境中的领地意识与生存博弈。
桑洛笔下的院落,并非仅是物理空间,更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生态系统。堂前的百年香榧树,宛如家族的年轮记录者;树根下的蚂蚁王国,演绎着微观世界的生存史诗;檐角的蛛网,在晨雾中编织出几何美学的奇妙景象。这种万物共生的生命观,与现代社会的物质主义形成鲜明对比。
作者用文学手法印证所有生命形式的平等性和相互关联性,倡导人们尊重和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书中人物与自然的互动充满诗意:祖母用竹匾晾晒的,不只是梅干菜,更是封存阳光与山风的过程;父亲在院子里搭建的葡萄架,既是遮阳的实用设施,也是藤蔓生长的立体舞台。这种“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在钢筋混凝土构筑的现代都市中尤为可贵。
“有个小院,一杯粗茶,慢煮时光。在城市喧嚣之外,隐匿着一方静谧小院,那里,时间仿佛流淌得更为缓慢,每一秒都浸润着从容与悠然。小院不大,却足以安放一颗渴望安宁的心。石板铺就的小径旁,野花自在绽放,不为取悦他人,只因春光正好。藤蔓悄然爬上斑驳的篱笆,绿意盎然,见证着岁月静好。”书中对传统节庆的描写,不仅是时间的标识,更是文化记忆的载体。在全球化浪潮下,这种对地方性文化的坚守,彰显着文明传承的韧性。
乡村院子的现代启示录
《一院子的时光》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文学成就,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反思现代性的独特视角。当城市人在健身房里追求“健康生活”时,乡村老人在挑水劈柴中完成生命的自然律动;当都市白领在咖啡馆里谈论“诗与远方”时,山民们在晒秋场上创造着最本真的生活美学。这种对比揭示了现代文明的深刻悖论。
“在风力作用下,树叶逐渐飘落,铺满整个庭院。一家人行走在落叶之上,聆听沙沙声响,沉浸在岁月的静谧之中。”桑洛的文字让我们意识到:真正的浪漫不在远方,而在于对当下生活的诗意凝视。当我们学会如书中所写,观察一片树叶在晨露中的颤动,聆听一场春雨在瓦当上的独奏,触摸一块青砖在岁月中的温度,我们便能在任何地方构建属于自己的“一院子的时光”。
这部作品最终指向人类对精神原乡的永恒追寻,这种文字中的诗意栖居,为我们保留了最后一片精神栖息地。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鲁迅文学奖得主陆春祥评价桑洛内心沉静,文字简洁、干净朴素,思维活跃,且不时闪现思想的火花。
《一院子的时光》不仅是桑洛对乡村生活的记录,更是他对生命、对自然的深刻思索。正如作者感悟到的“坚持着,努力着,挨阳光近一些,我想,眼泪掉下来,都是温暖的。”
读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