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乡村·遇见

种下希望树 结出致富果

村民化身种树人
扮靓家园促增收

  种下希望树 结出致富果

  村民化身种树人

  扮靓家园促增收

  树木承载着生态价值,还蕴含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在乡村,一代又一代村民接续种树,不仅扮靓了乡村,更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3月19日,记者走进前仓镇塘头村和舟山镇红柿园村,讲“树”那动人的故事。

  精心养护十多年

  樟树成乡村旅游新招牌

  在前仓镇塘头村村口,一片郁郁葱葱的樟树林,成了一道亮丽的乡村风景线,讲述着村庄与绿树共成长的动人故事。

  在塘头村,沿着蜿蜒的溪边休闲绿道漫步,只见道路两侧樟树挺拔,枝繁叶茂,与绿道相映成趣,构成一条充满诗意与活力的绿色长廊。

  2012年,塘头村着眼长远,斥资五六十万元,在绿道两侧精心栽种樟树。这些樟树为村庄增添了绿意,美化了环境,也为村民营造了一个舒适宜人的休闲空间。此后,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塘头村陆续引进罗汉松、梅花、桂花等多种树木,不断丰富绿植种类,持续为乡村生态增光添彩。

  对于村庄的蜕变,村民们感受颇深。“村里绿树成荫,一进村就能感受到宁静与惬意。大家还在房前屋后种植绿植,摆弄盆景、兰花,整个居住环境焕然一新。”村民陈正兵说。

  塘头村村干部陈晓芳说:“以往许多在外务工的村民,如今都渴望回到家乡,修缮老宅、安心养老,这是环境改善带来的积极变化。”

  树木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为塘头村发展乡村旅游注入了无限活力。塘头村毗邻盘龙谷、虎踞峡两大景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接下来,塘头村将继续深耕“树”的文章,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陈晓芳说:“接下来,村两委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计划种植更多观赏花卉,如杜鹃花、桃花、樱花等,打造独具特色的景观,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打卡。希望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增加村民收入,进一步提升大家的幸福感。”

  塘头村村景

  柿树成致富“宝树”

  老树新苗筑就乡村振兴梦

  作为“千年柿乡”,舟山镇遍布着众多百年古树,每一棵都诉说着悠悠岁月的动人故事。

  在红柿园村,村民程陈龙正为自家的古柿树除草。这棵历经百年风霜的柿树,见证了程家数代人的悲欢离合,是家族传承的无价之宝。“这棵柿树,我太公传给我父亲,再由父亲传给我,已经有上百年历史。每当结果时,它的产量能达200多公斤。”对程陈龙而言,精心照料这棵古柿树,既是生活的需要,更是对家乡情感的深厚寄托。

  在舟山镇中心幼儿园,孩子们在老师、家长及舟山镇民政服务站社工的陪伴下,正热火朝天地种植柿树苗。孩子们将新树苗植入园区,并挂上写有自己名字的牌子,眼中闪烁着期待与喜悦。

  学生应鑫睿说:“我们种的柿树,挂上这个牌子,别人就知道是我们的啦!”学生应亚颖许下承诺:“我以后每天都给它浇水,希望它快快长大。”

  舟山镇气候宜人,为柿树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产出的方山柿品质卓越、口感甘甜,早在宋朝时期便已成为贡品,如今更是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殊荣。舟山镇民政服务站站长吕海波介绍:“方山柿作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意义重大。我们通过组织孩子种植方山柿树苗,让他们从小了解家乡的特色农产品,传承方山柿文化。”

  据统计,目前舟山镇柿树的种植面积达7000亩,惠及上万农户。为进一步发挥柿树及其果实的经济价值,舟山镇积极举办各类活动,不断提升方山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程陈龙开心地分享道:“举办柿子节是个好主意。柿子节期间,游客络绎不绝,柿子销量大增,我去年就卖了3万余元。”

  在舟山镇,古柿树是历史的见证,新树苗是未来的希望。“千年柿乡”正凭借独特的方山柿文化,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谈及未来发展规划,舟山镇副镇长胡翔满怀信心:“如今,方山柿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我们将继续加大对老柿树的保护力度,同时积极推广方山柿文化,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故事,不断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融媒记者 曹润鑫 程卓一

  程陈龙在打理百年柿树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乡村·遇见 00004 村民化身种树人
扮靓家园促增收
2025-03-20 永康日报2025-03-2000007;永康日报2025-03-2000009;永康日报2025-03-2000010;永康日报2025-03-2000011;永康日报2025-03-2000012;永康日报2025-03-2000013;永康日报2025-03-2000014;永康日报2025-03-2000015;永康日报2025-03-2000016;永康日报2025-03-2000017 2 2025年03月20日 星期四
浙B2-20100419-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