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争鸣正源本
教化修身是灵魂
——《只因我是永康人》读后感
考证争鸣正源本
教化修身是灵魂
——《只因我是永康人》读后感
□胡钢粮
《只因我是永康人》(下称《永康人》)一书,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全书共收录原永康县供销联社党组成员、供销职工学校校长王石周2008年至2018年的文章46篇,约15万字。
《永康人》的开篇之作是《江南真水墨美景在永康》。文章介绍乡土作品精华的《永康地景赋》,并对该赋的作者作了考证。《永康建县和得名考辨》是作者对两种建县得名的说法(“孙权赐名”和“以溪得名”)进行考析,肯定了“以溪得名”说。
《人文渊薮五峰书院》阐述和考证了五峰书院的兴衰。五峰书院历经三起三落,仍能文脉绵延不断,体现了永康大地人文荟萃、薪火相传的浑厚根基。其间,诸如朱熹、陈亮、吕皓等一大批名师硕儒在此授徒讲学,传道育才,厚德流芳。
此外,《应氏南宗和芝英应氏始祖应詹》等33篇,主要讲述对镇南大将军和程榜眼墓葬、胡则名字和家世、芝英紫霄观、永康王氏及支系、宋朝永康“第三个状元”等或辩论考证,或质疑争鸣。同时,书中介绍了芝英七乡贤、应仕濂家族400年捐建县学的事迹等。
笔者以为,本书有如下特点:
一是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该书从永康的起源,到在这片发祥地上落户的芝英应氏、独松程氏等诸姓家族;从永康历史名臣,到芝英七乡贤,再到当代的普通人;从吕晧五峰讲学,到被降职任上还办教育的程文德等都有阐述。篇幅虽小,但涵盖面广。
二是善于质疑考证,不吝争鸣。本书的多篇文章都有反映对历史事件的质疑、考证甚至争鸣的内容。其中,对程榜眼墓葬地的质疑、考证、争鸣最具特色。虽然目前未有统一认识,但他的质疑、考证所引发的辩论、争鸣,无论对官方,还是对民间都有借鉴意义。
三是文字精辟、优美。读着《永康人》的文章,感到作者语言、文字功底深厚。如“把自己泥水里滚出来的辛苦钱借给他”中的“泥水里滚出来”,这是描写农民劳作艰辛、赚钱不易的妙句。一个“滚”字,画龙点睛,让整个句子活起来、动起来。这些反映农村、农民生活的精辟语句,表现了作者善于观察生活的性格特点。
四是反映教化修身、崇尚教育的内容丰富。本书多处反映我们永康古代教育方面的内容。早在公元325年,芝英始祖镇南大将军应詹在《疾笃与陶侃书》中就有“选贤举能,讲信修睦”等内容。这是他提出为国选才,个人修身、讲信用的教育观念。现实的生活和国家迫切的人才需求,使应詹产生教化人民、为国举才的强烈愿望。以宋太宗端拱二年,胡则登进士榜为标志,永康的教育不断发展。宋淳熙九年,在寿山石洞,陈龙川请朱熹主讲席,从游者数百人,盘桓累月。明嘉靖年间,应典与卢一松、程方峰“创讲会于五峰,集诸生讲授”,“从游者常百余人,衢、婺、括苍诸郡邑士,翕然向风,来从学者日益众”。
读了《永康人》这本书,笔者有四点感想:
一、考证争鸣正源本,为子孙后代留下记录原貌、评价真实的人物及其事件。
受历史环境条件的限制,史料中的记载出现谬误,在所难免。发现谬误,对其进行质疑,基于不同的证据、观点进行考证争鸣,值得提倡。古时寿山坑,有朱熹理学与陈亮事功之学的“王霸义利之辩”。现今《永康人》作者,引经据典,质疑、考证,进行争鸣交锋,充分展现出了永康文坛的求是之风。这是五峰书院薪火相传、勇于争鸣的历史基因在现代的传承,是值得肯定和弘扬的。我们质疑谬误,考证求实,还原真相,正其源本,为的是记录好昨天、让后人了解昨天;让其服务今天、做好今天;以便指导明天、规划好明天。
二、注重修身,重视教育,就必须加大资源投入,从而造就更多人才。
教育既是人类进步的灵魂,又是科技进步的依靠。《永康人》书中虽有诸多有识之士重视教育的实例,但也反映出不足的另一面:古代重视教育的观念还没有成为多数人的共识,社会也没有完备的教育体系。换言之,就是政府体制不全,百姓热情不高。这种状态长期严重抑制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当今社会,如何更好、更快地提高国民素质,造就更多适应现代需求的人才?笔者看来,需要多方面下功夫。一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政府、社会各界、家庭个人,都应该继续加大教育资金的筹集和投入力度。二要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慎用商业模式办教育。三要实行精英教育和大众普及教育并重,学校教育与在职继续教育相结合。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既需要社会精英,也需要掌握一定技术技能的普通劳动者。同时,需要兼顾在职职工的业务技术教育。我市尤其应该重视和加强对民营企业员工的业务技术教育。
三、名师很重要,需要多途径培养发掘。
读《永康人》这本书,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但凡能够取得功名和成就的人,大多有经受过名师教育、训导的历程。以程文德为例,他先后拜朱方、李沧、潘竹简和章枫山为师。这四位名师,个个都是大官。是故,程文德能高中榜眼,除其他因素外,与这些名师的教育不无关系。名师在学子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一斑。然而,名师是稀缺资源。要将一名普通教师培养成为名师,不可能一蹴而就。那么,在现有途径培养、发掘的同时,可否另辟蹊径?《永康人》这本书给了我们启示。当今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乃至社会上有大量高学历、高素质、有学识、有工作经验的“名师”,教育部门是否可以把这些宝贵优质资源,转变为巨大的财富?
四、女性在家庭教育中至关重要。
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与家庭中的女主人是否开明、贤惠密不可分。在这方面,《永康人》多有展现。孙权得益于吴夫人的良好教育而为帝王;芝英始祖应詹,依靠祖母刘太夫人抚育、教训成为镇南大将军。正是由于这些女主人的贤惠和辛勤付出,再加之教子有方,子女都颇有出息。
当今社会大多数是小家庭,女主人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们的行为习惯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女性的影响力,所及的不仅是一代人,还可能是几代人。因此,社会、家庭都要重视和加强对女性的教育,不断提高女性的自身素养,让每一位女性都成为优秀的家庭教育工作者。
读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