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型工业强镇 培育特色文化产业
石柱镇交出创新型活力发展答卷
![]() |
![]() |
![]() |
建设新型工业强镇 培育特色文化产业
石柱镇交出创新型活力发展答卷
过去一年,石柱镇始终怀揣着积极进取的热忱,在工业经济板块全力奋进,在项目建设方面稳扎稳打,在文旅领域精心雕琢,凭借一系列活动以及行之有效的举措,在多个领域收获了丰硕成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美好画卷。
“问诊团”走访企业
首届稻田龙虾嘉年华
打造石柱有喜IP
专业“对症下药” 优化营商环境
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2024年,石柱镇围绕“促纾困、送服务、问需求”宗旨,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积极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业经济稳步向好。
“我们组建了由市镇领导、人大代表、联企干部等组成的企业‘问诊团’,深入企业一线,为企业排忧解难。”石柱镇人大主席陈军晓说,市镇领导凭借其战略眼光与丰富的统筹管理经验,从宏观层面把控企业发展方向,为企业排忧解难;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深入了解企业所处社会环境及潜在需求,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联企干部则凭借与企业长期的紧密联系,熟知企业日常运营细节,能精准把握企业发展中的痛点与难点。
组建完成后,“问诊团”迅速行动,累计联系走访企业1100余家次,解决企业需求230余个。他们穿梭于企业生产车间,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优化改进辖区工业园区治理、管理模式,推进下里溪、泉湖工业功能分区物业服务微中心建设,积极协调各方资源,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强人才技能培训等惠企利企政策措施,为企业开展技能培训8次,帮助高就机电设备等企业协调解决扩产用地难题,推进12家企业进行低效厂房改造。
其中,在对玉林混凝土、高就机电、奈铂恩工贸、澜峰电器等重点规上企业走访调研时,“问诊团”了解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清廉民企建设、厂房升级改造等方面的情况,宣传优化营商环境法规和政策,收集意见12余条,督促解决问题12个。
“对症下药”的扶持带来了亮眼的成绩。2024年,石柱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家,全年规上工业产值23.66亿元,同比增长17.1%,规上工业增加值4.33亿元,同比增长18.7%,增速排名均居全市第一。1-12月制造业投资0.91亿元,同比增长190.28%,增速排名全市第一。1-12月固定资产投资4.43亿元,同比增长36.95%;服务业投资3.52亿元,同比增长20.53%。1-12月限上零售业销售额1.32亿元,同比增长17.5%;1-12月限上批发业销售额5.68亿元,同比增长29.6%。
“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强镇建设为核心抓手,持续关注投资、生产、消费等重点领域,补短板、扬优势、抓统筹,确保全年经济发展保持强劲增长态势。”陈军晓说。
为了实现新年新目标,该镇将朝着三个方向持续发力——突出“强链”,积极引领传统产业向数字化转型迈进,统筹推进先进制造业传统产业焕新,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鼓励企业加大数字化投入,提升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突出“补链”,通过“一链一策”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接通断点,打造一批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突出“延链”,充分发挥其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的区位优势,主动拓展产业链覆盖面,提升产业链辐射带动能力,因地制宜培育现代物流等特色产业。
聚焦项目建设 打造交通枢纽
项目就是区域发展的依托,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就是为企业生产发展和群众幸福生活不断“加码”。
自古以来,石柱镇就处于交通要道,道路四通八达,是货物中转的重要枢纽。在项目建设的版图上,石柱镇精心擘画发展路径,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秉持高效理念挂图作战,细化时间节点,优化服务保障,强化要素支撑,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多管齐下推动项目高效落地,让这个重要的交通枢纽不断涌现新的生机与活力。
“2024年,我们围绕五金物流港、‘污水零直排区’提质增效工程、东永高速公路增设永康石柱互通工程、下前线G330交叉口立交化改造工程,做好政策处理等方面的工作,为项目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石柱镇镇长朱江浩说。
五金物流港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承载着整合五金产业供应链、提升物流配送效率的重任,建成后将极大地优化本地五金产品的流通环节,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污水零直排区”提质增效工程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可持续发展;高速互动工程和立交化改造工程的建设,将有效缩短石柱与周边地区的时空距离,加强区域间的人员往来和物资流通,缓解交通拥堵,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截至目前,五金物流港建设政策处理和“污水零直排区”提质增效工程已基本完成,东永高速公路增设永康石柱互通工程、下前线G330交叉口立交化改造工程等重点项目也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除此之外,去年,石柱镇高标准建成基层应急消防体系,紧扣“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建站目标,加大财政投入,做到统筹指挥到位、专业力量到位、硬件设施到位,整合平安法治、安监中队、专职消防队等力量,瞄准安全风险排查和精准执法整改等关键部位,实现应消工作从“各自为战”到“一体联动”,全面统筹基层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多元化应急工作,使基层治理从“条线分割”向“整体协同”模式大步迈进,实现治理效能质的飞跃,获评金华市第三批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红旗单位”。
新的一年里,石柱镇将立足“接轨主城区的经济交通枢纽重镇”定位,充分挖掘资源禀赋与人文内涵,持续发挥石柱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重点打造石柱省级湿地公园、下前线风貌带、李溪沿岸风貌带及接轨主城交通枢纽的“一园两带一枢纽”发展格局,做好融城发展文章,不断提升城镇品质;积极协调各方资源,确保东永高速公路增设永康石柱互通工程与下前线G330交叉口立交化改造工程、芝英污水处理厂至华溪南侧污水主管网联通工程及金华永康前仓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顺利施工建设。
深挖文旅潜力
绘制特色名片
2024年的夏天,石柱镇池宅村稻虾种养殖基地举办了首届稻田龙虾文化嘉年华,集农耕文化、民俗表演、国潮音乐、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龙虾文化盛宴不仅给游客们留下了好玩、好吃的深刻印象,更是展示了该镇在探索农文旅融合共富发展中的成果。
在以“虾红稻绿 一池共富”为主题的首届稻田龙虾文化嘉年华的“‘虾’路相逢勇者胜”龙虾厨王争霸赛里,大厨们现场烹饪美味龙虾,让游客们大饱口福;“稻香虾美 相约池宅”稻田欢乐跑让跑步爱好者们沿着田园游步道,一边奔跑一边欣赏自然田园风光;“快乐一‘虾’”龙虾垂钓王争霸赛让参赛选手体验钓龙虾的乐趣;“回‘稻’童年”农耕文化研学让孩子们增长了传统农耕文化的知识……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打响了池宅龙虾品牌知名度,以龙虾为媒介,带动了当地餐饮、农产品销售,让池宅村走出了一条打造集休闲、研学、体验、创意为一体的“生态农文旅”聚集区的“共富路”。据悉,活动举办期间实现客流量超3万人次,售出小龙虾3000余公斤,现场销售额达12万余元。
除了“无中生有”的新稻虾文化,今年,石柱镇对颇有盛名的石柱老街婚庆文化的挖掘和创新十分让人期待。
“目前,我们正在筹备‘益满丽州·石柱有喜’特色文化项目,以石柱老街古代婚庆和石柱岩洽室外现代婚庆为中心,打造石柱有喜IP,推动石柱婚庆活动移风易俗新风尚。”石柱镇宣传委员任英豪说。
新的一年,石柱镇将坚持“育用结合”的理念,积极吸纳不同领域的优秀人才进入后备干部队伍,鼓励后备力量“揭榜领办”产业培育发展、乡村基层治理等重难点工作,形成“选优配强、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推动完善伟丰两头乌主题共富餐厅、肉麦饼人才培训、研发中心,完善农文旅融合链条,擦亮“伟丰两头乌”土特产公共品牌,打造2.0版本的伟丰直播共富工坊;加快省级投资900万元建设的稻渔农事服务中心落地,持续擦亮池宅稻虾养殖共富工坊“稻虾共养”品牌。
融媒记者 何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