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饮水安全强保障
污水治理能力再提升
我市全力绘就
城乡治水新画卷
乡村饮水安全强保障
污水治理能力再提升
我市全力绘就
城乡治水新画卷
本报讯(融媒记者 潘燕佳) “以前每到少雨天气尤其是夏天,用水就成了大问题,缺水时只能依赖外面送水。”1月19日,回忆起过去的用水难题,西溪镇棠溪村村干部陈家强感慨万分。自从村里去年新打了深井,这一难题得到了彻底解决,村民们再也不用为用水发愁。
这是我市推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打通农村饮用水安全“最后一公里”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一系列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包括迁扩建老旧水厂、新建加压泵站、水厂水质深度处理、供水管网漏损管控等,旨在解决部分农村水站因水源单一导致的时段性用水紧张问题,让更多山区村群众喝上优质饮用水。
为确保顺利完成民生实事,我市建立工作专责机制,详细规定“工期表”,实时跟踪项目进度、高效管控项目质量,力争早日让村民喝上放心水、优质水。
我市通过打深井、接入山塘水库作为第二水源等措施,完成了13座单村水站改造提升,计划保留的46座供水站全部实现“一源一备”,30座供水站列入规模水厂扩网。目前,我市已基本完成农村供水站改造提升工作,进一步巩固了城乡同质饮水。
记者在西城街道马宅村看到,该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已全面完工。该村原先的生活污水日处理量约为55吨,改造后日处理量可达100吨。
为了有效改变马宅村等类似村庄的污水处理现状,我市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提升。“我们采用当前最新的处理工艺,新增厌氧池、耗氧池、缺氧池,污水处理效果更加稳定,水质显著提升。”市建设局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处理后的污水可达到《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水污染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据统计,2024年我市完成66个新(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省级民生实事,并完成了371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工作。同时,95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项目已竣工,50个项目开工建设,为区域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民生无小事 事事关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