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社会·看点

一花引来百花开 千枝绽放万枝来

“华溪春潮”孕育非遗文化“名角”

  一花引来百花开 千枝绽放万枝来

  “华溪春潮”孕育非遗文化“名角”

  (上接1版)

  寻得民间璞玉 精雕送上舞台

  民俗表演犹如未经雕琢的璞玉,虽带着与生俱来的天然之美,却也有未经修饰的粗糙与质朴。

  “华溪春潮”策划导演组就像技艺精湛的琢玉大师,用敏锐的艺术眼光仔细审视民俗节目细节,挖掘其中深藏的潜力,让流传于古老街巷、田野山间的质朴蜕变成舞台上的熠熠生辉。

  “很多非遗民俗节目,原本都是村里面自娱自乐的表演,村民也没有经过专业训练,道具简陋,动作简单。”“华溪春潮”策划导演组相关负责人介绍,40年来,他们一直以弘扬地方优秀文化为己任,努力筛选能够展现永康独特地域文化的节目,对其进行重新编排,让民间艺术变得更加典雅端庄。

  在1991年的第6届“华溪春潮”春节联欢晚会上,观众们第一次品尝到非遗民俗文化节目的盛宴。首次登台的《九狮同乐》《罗汉献艺》《双龙腾飞》营造了热烈的开场气氛,同样是首次在正式舞台上亮相的《十八蝴蝶》也让人眼前一亮。

  “由于各方面原因,《九狮图》曾一度濒临失传,道具散落在祠堂里,传人稀少。是‘华溪春潮’主创人员一边寻找完整道具,一边找来民间艺人制作道具,同时丰富表演形式和内容,使其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华溪春潮”策划导演组相关负责人说。

  《十八蝴蝶》是依附于方岩庙会的娱神活动。由于道具制作难度高、彩绘工艺复杂,导致制作技艺濒临失传。“华溪春潮”策划导演组与电视群文工作者对这支舞蹈进行挖掘整理和改编,在道具、服装、音乐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

  尽管最初的舞台简洁朴素,没有绚丽的舞美搭配,但经过改编的《十八蝴蝶》一亮相就让人惊艳:身着绚丽彩衣的少女背着轻盈的蝴蝶翅膀道具,随着悠扬婉转的音乐翩跹起舞。她们的舞姿轻盈优美,仿佛蝴蝶在花丛中嬉戏穿梭,时而轻盈地旋转,时而整齐地摆动翅膀,变幻出各种美妙的队形。

  一花引来百花开,千枝绽放万枝来。除了《十八蝴蝶》《九狮图》,《永康莲花》《九串珠》《手狮拱瑞》《调花钹》《滚叉舞》《永康鼓词》等节目也陆续走上“华溪春潮”舞台,走进观众视野。这些精彩的非遗民俗节目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共同编织出丰富多彩的文化锦缎。

  锤炼品质求精 多元融合求新

  在历年的“华溪春潮”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个节目格外引人注目——《十八蝴蝶》。

  为什么一个民间舞蹈能够九登舞台?“华溪春潮”策划导演组给出的答案就是——持续创新。

  1994年,《十八蝴蝶》第三次登上舞台。但此次它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春回大地》。节目里加入了4名越剧演员,用越剧曲调作为背景音乐,与演员灵动舞姿完美融合,赋予了更多的文化气息。1995年,第四次登上舞台的《十八蝴蝶》已经有了简单的灯光、烟雾等效果,打造出“人间仙境”的氛围,同时增加了演员数量,加入了更复杂的阵容变换,并首次出现了儿童扮演的小蝴蝶。2006年的“华溪春潮”春节联欢晚会的《百蝶闹春》,也是以《十八蝴蝶》为基础,辅以崭新的编曲和多变的灯光,让表演的层次感更加丰富;悬挂威亚的“飞天蝴蝶”活灵活现,编排进去的儿童舞蹈表演让演员数量达到了100多人,演绎出了百蝶闹春的盛景……

  在2017年的“华溪春潮”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腾飞吧,永康》中,《十八蝴蝶》尝试与本地企业生产的平衡车、轮滑相结合,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巧妙融合,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紧接着,时隔7年的《十八蝴蝶》再次登上舞台时,让观众看到了这个节目在声光色上新的突破:以大家熟悉的永康民谣歌曲开场,柔和多彩的光束交织错落而下,给演员们披上一层光影纱衣;背景屏幕变幻出不同的场景,从月光下神秘优雅的静谧花园到繁花似锦的春日盛景,蝴蝶和仙女在天地间嬉戏、欢舞,尽情展现着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多次登上“华溪春潮”春节联欢晚会的《九狮图》也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

  在2002年的“华溪春潮”春节联欢晚会上,《九狮图》的狮子架进行了大改造,从需要人扛变为用轮子推动,同时增添了喷水、喷雾功能,群狮抢球、单狮戏球、双狮挪球等表演形式的不断丰富,让节目的视觉冲击力更强。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表演里有二次开球。第二次开球的时候,“迎十年市庆 创永康新业”的横幅骤然落下,赋予了这个节目更多的意义。

  “要想让老节目再次登上舞台,就一定要进行创新,编排出新的亮点。”策划导演组负责人说。在2024年的“华溪春潮”舞台上,《手狮拱瑞》节目也推陈出新,由一群小朋友使用迷你手狮进行表演,增添了新意和活力,也为非遗项目的传承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正因为不断地在传统基础上推陈出新,从舞蹈的编排到表演形式,从音乐的搭配到舞台的呈现,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创新设计,才使得这些非遗民俗节目能够在保留核心元素的同时,一次次焕发出新的活力,持续吸引观众的目光,在“华溪春潮”舞台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

  誉满五湖四海 再续“春潮”荣光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如今,这些走上“华溪春潮”舞台的非遗民俗节目,从聚光灯下重新出发,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在大江南北、五湖四海续写着属于“春潮”的荣光。

  2024年9月28至29日,《九狮图》和《十八蝴蝶》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受邀赴香港演出。两支团队在非遗荟萃彩灯节上进行了10场精彩表演,让香港市民和海外游客领略到中华文化和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

  此前,《十八蝴蝶》多次应邀参加全国各地的演出,在国际秧歌节、国际友好城市节上一举囊括6项大奖,被浙江省委宣传部授予“精神文明作品奖”。1997年7月,在法国举行的第25届桑特世界民间艺术节和1998年第6届亚洲民间艺术节上,《十八蝴蝶》的翩翩舞姿倾倒了无数国际友人,被称为“中国民间艺术之大碟”。

  经“华溪春潮”策划导演组包装改造的《九狮图》,也频频闪动在北京国际旅游节、大连国际服装节、西湖博览会、上海国际艺术节等国家级重大节庆舞台上,参加过法国芒东艺术节及新西兰、新加坡等地的重要文化演出活动,被誉为“东方一绝”。《九狮图》和《十八蝴蝶》成为永康参与国际交流的闪亮金名片。

  融媒记者 何悦 文 卢斌 杨成栋 摄

  华溪潮涌40年

  第10届“华溪春潮”春节联欢晚会民俗表演《一百零八将》

  第17届“华溪春潮”春节联欢晚会民俗表演《九狮图》

  第31届“华溪春潮”春节联欢晚会非遗节目《滚叉舞》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社会·看点 00003 “华溪春潮”孕育非遗文化“名角” 2025-01-17 永康日报2025-01-1700012;永康日报2025-01-1700013;永康日报2025-01-1700014;永康日报2025-01-1700015;永康日报2025-01-1700016;永康日报2025-01-1700017;永康日报2025-01-1700018;永康日报2025-01-1700019;永康日报2025-01-1700020;永康日报2025-01-1700021;永康日报2025-01-1700023;永康日报2025-01-1700022;永康日报2025-01-1700024;永康日报2025-01-1700025;永康日报2025-01-1700026 2 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
浙B2-20100419-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