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绣品文化魅力 播撒乡村振兴种子
文化特派员 吕志豪
![]() |
绽放绣品文化魅力 播撒乡村振兴种子
文化特派员 吕志豪
以文化人,以人兴农。文化特派员制度是我省为解决农村地区居民文化需求、推动文旅融合、促进乡村产业发展而作出的创新举措。为进一步发挥省、市、县三级文化特派员的作用,展示我市文化特派员工作的亮点与成效,更好地促进文化特派员工作的推进,今起,本报开设“文化特派员在行动”新闻专栏,立体化讲述我市文化特派员在基层的精彩故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宅这边纺织产业发达,在周边县市小有名气。枕套、被套上的绣花,就是用这种缝纫机一针一针绣出来的。当年,家家户户都有缝纫机,女同志负责踩缝纫机绣花,男同志负责翻被套……”1月9日,在龙山镇后宅村绣品馆内,有着40多年刺绣经验的老裁缝向游客们讲述后宅村绣品文化的历史。
当天,后宅村作为市乡村擂台赛的一个点位,以绣艺特色为主题开展了体验活动。作为文化特派员的我,与村干部和村民一起提前谋划、共同参与绣艺体验和共富集市的开设。
古艺精品街上开设了绣品体验区,不少村民和游客正驻足体验。大家通过亲手制作十字绣、戳戳绣、钩织绣等,感受绣品文化的内涵。
在村文化礼堂附近,我们开设了共富市集,为周边村庄各类农产品提供展示、销售的平台。现场,售卖四路手工糖、雅贵土蜂蜜等产品的商户纷纷入驻,吸引人气的同时,很好地展示了乡村特色。
后宅村旧时称“厚泽村”。近年来,该村以宋韵文化为核心,累计投入600万元,成功创建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未来,后宅村还将结合未来乡村建设,全力打造集特色餐饮美食、土灶体验、乡村艺术等于一体的休闲新样板,持续走好“宋韵厚泽、匠秀宅承”复兴之路。
目前,后宅村已列入我市人文乡村创建培育名录。下一步,我将从村庄实际出发,统筹整合村内各类资源,从硬件提升、队伍建设、活动开展等多方面入手,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推动村庄农文旅融合全面发展,继续为村庄集聚人气和活力,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融媒记者 胡锦 整理)
吕志豪(右一)在后宅村谋划今年的文化活动
文化特派员在行动
开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