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文化·寻迹

文章导航

古廊桥横卧 八份厅静立 古树群环抱

上马:深山隐匿 诗意栖居

  古廊桥横卧 八份厅静立 古树群环抱

  上马:深山隐匿 诗意栖居

  西溪镇上马村上马自然村位于我市、东阳市与磐安县的交界地带,隐匿于葱郁的山林之间,四周群山环绕,整个村庄宛如一座藏在森林中的城堡。400多年的历史为上马自然村留下了众多珍贵的自然风貌、文物建筑。至今,该村依旧保存着古廊桥、八份厅、来龙山古树群等珍贵遗迹。

  翻新后的老宅

  独特的古廊桥

  彰显建筑之美

  从城区出发去上马自然村,一路就在莽莽林海之中穿行。汽车仿佛一叶小舟,时而浪谷,时而浪尖。抵达村口之际,丝丝柔柔的雨飘落在黑瓦之上。记者穿过狭窄的过道,步入上马民宿避雨。院落里,砖墙泥浆上点缀着字画,墙上高悬的中国结随风轻摆,满庭的绿植令人心旷神怡。

  民宿的工作人员正忙于清扫,见记者到来,便热情地打开了话匣子:“村里年轻人都去城里工作,平时老人居多,夏天才有游客。”

  一番闲聊之后,在上马村村委会副主任陈文祺的带领下,记者踏上了村中的探访之旅。沿着村中小溪蜿蜒前行,洗衣古渠旁,几位老妪的闲谈在浣洗声中穿插。只见一座古桥扼守着村子的要道,它以木材精心构筑,横跨于清澈的小溪之上,桥顶覆盖着古朴的瓦顶,桥内布置有众多椅凳。每逢午间,村里的老人们便喜欢在此地聚集,乡音缭绕,其乐融融。

  这座古廊桥不仅是村里的标志性建筑,更是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它始建于清嘉庆年间,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最近一次修缮是在1954年。廊桥全长11米,宽3.5米,其大小条木经过精细的凿刻,以榫卯结构巧妙连接,工艺之精湛,韵味之独特,堪称建筑一绝。

  上马自然村的历史可追溯至明代正统年间。据传,上马陈姓始祖志铨公的先祖铭十三公陈积安,于明代正统年间河南发生饥荒时,慷慨解囊,捐赠了1100石粮食以救济灾民。因此,正统七年,他被皇室册封为“施善人”。其堂号为“旌义堂”,居住地则被封为“义门”。按照当时的礼制,百官经过此地时,文官需下轿步行,武官则需下马以示敬意,直至行至现今上马村的区域,方可重新上马或起轿。因此,此地得名上马,并沿用至今。

  古树群和古建筑交相辉映

  最令上马自然村村民引以为傲的,莫过于那片历经沧桑、保存相对完好的古树群。这些古树是村民们心中无可替代的宝贵财富。陈文祺介绍:“我们村的古树群,是浙江省重点保护的古树群,其中挂牌保护的古树多达211棵。”

  古树群之下,便是村内最为著名、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八份厅。八份厅始建于明代,是村内古民居中的瑰宝。它青砖灰瓦,木窗棂精致,飞檐脊兽栩栩如生,无不彰显着中国古建筑的艺术魅力。旧时,厅内供奉着历代祖先的牌位,每逢重要节日或祭祀活动,全村男女老少汇聚一堂,共同缅怀先辈。如今,八份厅已转变为村中的老年活动中心。在空闲时刻,村里的老人们会聚集于此,观看电视,消磨时间。

  走出八份厅,屋后还保留着一座古老戏台,因年久失修,仅有几根顶梁柱保留下来。柱底的虎爪如意底座为清代式样,雕纹保留尚好。

  穿过戏台继续漫步,村内还有许多老宅映入眼帘,其中不乏城区中难得一见的排门房。转入小路,几座古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道路两侧,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气息。

  其中,一座翻新的清代建筑吸引了记者的目光。院落地面由大小均匀的鹅卵石拼凑而成,房屋左右两侧各设一小门,门墙上镶有“青来”“绕绿”四字,饶有趣味。

  继续向上行走数十米,便看见一处四合院老屋,屋内还住有多户人家。临近正午,不急不缓的炊烟从屋顶飘散开来,与远处的青山相映成趣,依稀让人感觉如同身处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中。老人坐在摇椅上慢摇休息,看到记者前来参观,热情招呼着让记者多看看老宅的精美之处。这份慢节奏的生活,不由让人心向神往,心旷神怡。

  老人们在观看电视

  生态人文绵延共绘山居画卷

  上马自然村自古以来文化底蕴深厚,秉持崇文重教、勤劳致富的优良传统。这一精神不仅镌刻于祖辈流传的动人故事中,更在村庄的悠久历史中得以窥见。

  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上马自然村成立了声名远扬的婺剧团,频繁在义乌、东阳等地演出,以其精湛的演技赢得了广大戏迷的交口称赞。剧团历经数十年风雨,直至20世纪90年代才缓缓落下帷幕。

  20世纪70年代初,上马自然村依托丰富的竹林资源,创办了上马竹篾厂。起初,村里广纳贤才,招募技艺精湛的篾匠,精心编织凉席、地簟、箩筐等生活器具。竹篾厂大量生产竹器工艺品,远销上海、杭州等地,为村庄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增强了集体经济实力,推动了全村的繁荣发展。然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产业不是长久之计,封山育林后,村民没了收入,纷纷外出打工。“有几年,村里挺萧条的。”陈文祺感慨道。

  近年来,上马自然村与棠溪村、百念秤村、义门村协同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历史文化村落。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人文环境,村民们通过发展旅游业和种植药材开辟致富新路径。许多来自上海、杭州的游客慕名而来,享受这里的清新空气。“夏天这里晚上睡觉不用开空调,来这里避暑的游客可多了。”陈文祺说。

  此外,上马自然村还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迎龙灯、打罗汉等文化遗产独具魅力。为推动古村落旅游与特色文化融合发展,上马自然村深耕乡愁文化,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品牌,常态化开展非遗文化展演等活动,持续带动古村落旅游人气高涨、活力迸发。

  如今,漫步村内,袅袅炊烟带来人间烟火气。那些古朴素雅的老屋,不仅庇护着性格温和的山民,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变革,风里来雨里去,沧桑中不减刚毅。

  融媒记者 吕晓婷

  村中保留的戏台

  古廊桥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文化·寻迹 00004 上马:深山隐匿 诗意栖居 2025-01-10 永康日报2025-01-1000009;永康日报2025-01-1000007;永康日报2025-01-1000006;永康日报2025-01-1000008;永康日报2025-01-1000013;永康日报2025-01-1000010;永康日报2025-01-1000016;永康日报2025-01-1000011;永康日报2025-01-1000012;永康日报2025-01-1000014;永康日报2025-01-1000015;永康日报2025-01-1000017;永康日报2025-01-1000018;永康日报2025-01-1000019;永康日报2025-01-1000020;永康日报2025-01-1000021;永康日报2025-01-1000022;永康日报2025-01-1000023;永康日报2025-01-1000025;永康日报2025-01-1000024 2 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浙B2-20100419-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