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剪纸便是一出戏
——记者探访雅吕剪纸博物馆
![]() |
![]() |
![]() |
![]() |
![]() |
![]() |
——记者探访雅吕剪纸博物馆
一张剪纸便是一出戏
雅吕剪纸博物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象珠镇雅吕村,由村内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改造而成。馆内布局精巧,设有展示区、培训区、体验区等多个功能区。自2024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以来,雅吕剪纸博物馆吸引了众多游客目光。1月2日,记者来到雅吕剪纸博物馆,探访剪纸艺术的魅力。
雅吕剪纸博物馆
剪纸题材包罗万象
记者一踏入馆内,便见到一系列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这些作品题材广泛,既有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山水亭阁等自然与人文景观,也有八仙人物、福禄寿喜、和合二仙、天地神灵等传统吉祥题材。值得一提的是,馆内许多作品以人们耳熟能详的戏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例如《白蛇传》《唐伯虎点秋香》《西厢记》《杨家将》《天仙配》等。这些戏剧剪纸不仅展现了剪纸艺术家的精湛技艺,更让游客在欣赏中感受到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
据了解,雅吕剪纸博物馆馆藏丰富,拥有3000多幅明清及民国时期的戏曲故事剪纸,以及清代乾隆年间的“凤冠”“盘金绣”“顶戴花翎”等珍贵文物。此外,馆内还展示了明清时期的剪纸工具,以及与剪纸相关的古籍和图书,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一扇了解剪纸历史与文化的窗口。
雅吕剪纸博物馆的大部分剪纸作品由金华市收藏协会会员、雅吕村村民吕伟强捐赠。吕伟强对永康剪纸有着深厚的感情与浓厚的兴趣,收集剪纸作品及其相关工具、书籍已有30余年。在得知家乡要建设一座非遗展馆后,他第一时间捐赠了收藏的剪纸。他表示,永康剪纸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许多剪纸相关书籍出版。剪纸艺术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受到地方戏曲文化的影响,戏曲剪纸尤其流行,一张剪纸便是一出戏。
除了丰富的剪纸作品,雅吕剪纸博物馆还定期邀请剪纸艺术家进行专业教学,让游客能够亲身体验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此外,博物馆还以馆内资源为依托,积极接纳研学群体,推出了一系列剪纸课程,让青少年在馆中深入了解剪纸文化。
作品展示
永康剪纸风格独特
永康剪纸作为本地独具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民俗基础。传统观念中,还有“七岁男孩入学堂,七岁女孩坐花坊”的说法。不少女子受此影响,创设剪纸花坊,传授技艺。在剪纸盛行的时代,永康城区、方岩镇、古山镇、唐先镇等地都有专门的花坊授课,主要传授剪纸、刺绣技艺。
永康剪纸风格独特,以明快剪法、柔婉流畅闻名。其作品构思大胆,构图精巧,细节处理细腻,展现了剪纸艺术家的精湛技艺和丰富想象力。作品内容多聚焦于戏曲及戏曲人物,优雅别致,生动传神。除了人物剪纸,还有描绘景物和场面的作品,构图严谨,线条变化多端。
通过精湛的剪纸手法,艺术家们将戏曲人物的不同性格和神态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联想到画幅以外更丰富多彩的情景,其效果就不限于尺幅之间,具有更高的剪纸艺术价值。2006年,我市剪纸被列入金华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扩展名录。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进,我市依然活跃着一批坚守剪纸艺术的民间艺人。他们巧妙融合传统剪纸技巧,将永康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本地人文景观融入作品之中,创作出壮丽秀美的剪纸艺术作品,丰富了永康剪纸文化的内涵,形成了独特的剪纸风格。
“剪纸艺术不仅承载着我们永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体现了本土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人文精神。要保护好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永康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吕伟强说。
融媒记者 王佳涵
剪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