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时政·要闻

全力守护百姓“食”事

我市新增10家“浙里食安”示范食品作坊

  全力守护百姓“食”事

  我市新增10家“浙里食安”示范食品作坊

  编者按

  民生,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根基所在,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彰显着执政为民的深厚情怀。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城市的发展脉络中,关乎百姓衣食住行、冷暖安危的每一件实事,都是衡量幸福指数的重要刻度。为让读者更直观、全面地了解那些实实在在落地推进、惠及大众的民生工程,今日起,本报开设“民生无小事 事事关民心”专栏,诚邀读者一同见证民生温度,共同推动民生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民生无小事 事事关民生

  本报讯(融媒记者 池欣桦)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公众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紧密贴合群众关切,积极响应浙江省关于打造食品安全先行示范区的号召,通过推进“浙里食安”示范食品作坊创建,加强源头风险管控,提升食品安全满意度,为市民提供安全、可靠的食品来源。

  12月26日,当记者来到东城街道“夏姐美食”工坊时,负责人夏鲜利正和员工忙着制作糯米猪肚,为即将到来的各种美食展会做准备。夏鲜利介绍,通过“浙里食安”示范食品作坊的创建,作坊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员工们也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

  “现在,员工进门后要先消毒洗手,再进入工作区域。很多顾客来参观后,对我们的食品更加放心了。”夏鲜利说。

  记者了解到,我市现有食品小作坊180多家。为提升食品小作坊的质量安全水平,市市场监管局以创建“浙里食安”示范食品作坊为抓手,提供上门帮扶指导,对作坊的工艺流程、生产加工等进行改造提升。此外,通过“5S”现场管理模式和数字赋能的应用,“浙里食安”示范食品作坊实现了资质透明化、布局合理化、操作阳光化、管理规范化。

  “‘夏姐美食’作坊的生产加工区域均配备了监控系统,这些监控设备已经无缝对接到‘浙食链’监管平台,实现了全程实时可视化。”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流通监管科负责人夏永介绍。

  唐先镇“阿波发糕”也同样通过“浙里食安”示范食品作坊创建获得了蜕变。记者在现场看到,该作坊内整洁有序,各个区域划分清晰。负责人施勇波介绍,该作坊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整改和升级,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赢得了更多客户的青睐。

  “现在,我们每天都要制作五六十笼发糕。发糕口感好,制作环境大家看得见,口碑也越来越好。美味的发糕不仅吸引了附近村民购买,还吸引了来自义乌、杭州、上海等地的客户。”施勇波自豪地说。

  “浙里食安”示范食品作坊创建工作是金华市级民生实事项目,是在省民生实事“阳光食品作坊”创建的基础上,结合本土食品特色,择优培育创建的优质项目。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浙里食安”示范食品作坊创建10家,累计完成省民生实事“阳光食品作坊”创建22家,已完成省级、金华市级创建目标任务。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持续开展食品作坊规范提升工作,发挥优质食品作坊示范作用,带动更多作坊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切实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时政·要闻 00002 我市新增10家“浙里食安”示范食品作坊 2024-12-31 永康日报2024-12-3100008;永康日报2024-12-3100007;永康日报2024-12-3100006;永康日报2024-12-3100009;23151101 2 2024年12月31日 星期二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