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文化·五峰

属于自己的一场风

  属于自己的一场风

  □郑凌红

  有时,我觉得时间过得慢,有时又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有人忙,有人闲,有人抱着明天的大腿,想着昨天的当年勇。每年立冬一到,我便进入了“入冬”模式。这是一种内在不由自主的倾向,像一场挥之不去的旅程,也像坚韧生长的习惯。

  我也常常觉得,随着年龄增长,一到晚上,就觉得欠白天的账太多,又不想还。原本打算要做的事,因为身心俱疲而按下暂停键,又偷偷给自己一个“偷得浮生”的冠冕理由。在乡下久了,时间就像一匹脱了缰绳的骏马,一路飞驰,赶不上,抓不住,空余恨。连静下心来也变得愈加困难,总有这样那样的琐事牵绊。渐渐地忘了哪些是属于一个人的事,渐渐地又想起了那些即使是一个人,也应该做的事。一个人,总该有一个人的样子。静静地停下来,闭上双眼,开始冥想,想朝九晚五,也想诗和远方。一个人,静静地看书,看千古往事,也看今朝潮涌,在文字里沉淀自我,找寻自我,反省自我,修炼自我。一个人,静静地回忆。我开始回忆往昔岁月,开始回忆眼前发生的过往片段以及在每一个新的时间面前的我的样子。无论在过去的当口看当下的自我,还是从未来的高度审视现在的茫然,都藏有成熟的忧思,恬淡的明朗,这样的认知,或许也是关于“藏”的另一种定义。

  作家林清玄在《无事的可贵》一文中说:“无事的人去除了生命的焦渴,像秋天的潭水,那样澄明幽静、清澈无染,明白没有挂碍。”他又说:“无事并不是不做事、不生活,而是做事与生活都没有牵挂”。这样的状态,等同于老子的境界,有和无相互转换,盈和虚相映成趣,实则也是若隐若现的“藏”。

  又想起曾国藩有一个独特的人生哲学,那就是尚“拙”。他曾说,自己天分不高,一生走的都是窄路——笨拙:读笨书,打笨仗,想笨法。然而他又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这样的拙,在我看来,也是一种藏。因为,藏在于不想被常人看见,夸之,赞之,只在乎冷暖自知。

  生命里总有一段时光是用来虚掷的,慢火炖汤,轻罗小扇,门前听雨,远山望月,小径徘徊,独坐幽篁,灵魂跟着静下来,心绪突然被打开,门可罗雀时不沮丧,高朋满座时不狂妄。学会接受,也学会改变。学会承受,也学会担当。学会理解,也学会原谅。学会拿起,也学会放下。

  时间的长河风起云涌,人们赶着潮水来去如梦。但总有一些人,用自己的方式拍打出一朵朵永恒的浪花,如庄子的鲲鹏,陶渊明的南山,也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苏轼的东去大江……

  人在这世上,怎样才能在这条长河的亿万朵浪花中,留下一点独属于自己的声音呢?我想,冬天不语,却用沉默传递了声声不止。

  放下手机,躺在沙发上,发一会儿呆。少顷,忍不住拿起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那是最近新买的签名本。我看到书的尾页,有这样的一句话:每个人,每个微小生命,每一粒尘土,每一根木头,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场风,都有独自的黑夜和黎明。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文化·五峰 00005 属于自己的一场风 2024-12-09 永康日报2024-12-0900012;永康日报2024-12-0900013 2 2024年12月09日 星期一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