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时政·专版

践行“银雁关爱”
唱响时代好声音

——记市关工委“丽州之音”宣讲团

  践行“银雁关爱”

  唱响时代好声音

  ——记市关工委“丽州之音”宣讲团

  永康,古称“丽州”,红船领航逐梦时代建设,五金精神开出繁花似锦。为更好发挥“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优势作用,凝聚更多银色人才参与志愿服务,2021年7月,市关工委优选20余名“五老”骨干及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专业人才,组建“丽州之音”宣讲团。宣讲团成立三年多来,围绕党的创新理论、传承红色根脉、发扬五金精神、涵养家风品格、保障身心健康等课题,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以宣讲为载体凝心铸魂,传递正能量,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为呵护青少年成长成才铺设了一条坚实温暖的道路。

  讲好红色故事 坚定理想信念

  近日,走进永康三中,一场特殊的《回望》红色主题摄影展正在此巡展。

  这些照片捕捉了革命伟人的光辉形象,展现了革命老村的风貌,介绍了在革命旧址上修建起来的博物馆、纪念馆。参观者扫一扫旁边的二维码,还能听到详细的语音讲解。

  这场摄影展的作者正是“党课爷爷”徐金星。

  2014年,临近退休的徐金星给自己制定了“两个五年计划”,从“行万里路,摄千般景,讲百堂课,出一本书”到“结集100幅红色题材照片庆祝建党100周年,办一次影展,义务宣讲100堂党课,撰写100篇文章”。徐金星如约且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并于今年6月在市博物馆启动全市党史摄影展巡展,其个人党课宣讲已达278场。

  对于徐金星,学生们再熟悉不过,他是各中小学校特聘的思政课校外辅导员。多年来,他一直紧贴青少年喜好,将图像、视频、动画融入课件,设计抢答、赠送红色读本等互动环节,把党史讲得活灵活现,让红色故事栩栩如生。他亲身寻访红色革命旧址,重走红军长征路,从革命老区的历史见证者那里倾听鲜活的故事,通过修缮红军墓致敬先烈,并用镜头记录和讲述那段血汗浇筑的伟大历程。通过十年红色之旅,他采集到的党史故事已不胜枚举,图文并茂、朗朗上口、互动热烈的新时代党课愈发受到学生们喜爱,在网络上爆火“出圈”,其本人也获得了永康市、金华市多项荣誉,事迹多次登上学习强国平台。

  除此之外,徐金星还有一个重要身份——“丽州之音”宣讲团团长。该宣讲团一直将“如何发挥好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当成核心课题,为确保“智库”的专业性与严谨性,专门从市委党校聘请资深党务工作者,为青少年量身定制“开学第一课”等信仰课,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八八战略”等全面融入学校“大思政课”体系,开展常态化、长效化的主题宣讲。同时,宣讲团还组织退伍军人志愿者朱长春等挖掘整理本地珍贵史料,采集红色故事80余个,进机关、校园、企业、社区开设“崇军讲坛”。党的创新理论课程体系经过不断迭代升级,实现了“从讲到展、从线下到线上”的全链条拓展,累计授课1000余次,受教育人数达20万人次,出版党史教材7000册,发布主题教育报道96篇,获点击量达2000多万。

  坚持立德树人 厚植文化自信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其中德育尤为关键。”市关工委主任徐忠飞介绍,“五老”是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不仅阅历丰富,还有高尚的品格修养,是青少年身边的“活教材”和“好榜样”,围绕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专题,发挥他们为青少年传道授业答疑解惑的作用,更能凸显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潜移默化效果。

  永康作为五金之都,孕育的四千精神、五金精神、工匠精神内涵丰富,是源自本地、纯粹质朴的正能量源泉。近年来,市关工委邀请国家级工匠大师、优秀老企业家、劳模代表、非遗传承人加入“丽州之音”宣讲团。他们通过亲身讲述改革开放中的创业故事、探路历程,不断将创业创新、爱国爱乡的文化基因转化为永康青少年成长道路上最为生动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素材。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大国非遗工匠、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浙江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程育全就是其中一员。

  设立校内工作室,对学生进行免费教学,开展非遗文化传播宣讲;设立校外教学基地,让学生体验铸、喷、泼、锻、錾、雕等工艺,形成传承、保护、创新和拓展的良性传承;利用精品场馆,开设讲座授课,让永康匠人吃苦耐劳、敢闯敢拼、实干笃行的精神激励成长……程育全将自己深耕传统铜艺50年的创业故事和创新成果,以各种形式展现给青少年群体,为他们树立匠心如初的精神灯塔,激发他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成长动力。据统计,老工匠们依托铜雕、锡雕、衡器博物馆等第二课堂,累计举办传统文化讲座、非遗培训活动1000余场,辐射青少年群体2万余人。

  为更好服务“三支队伍”人才体系,“丽州之音”的关爱模式还在不断拓展。

  今年暑假,由市关工委主办的青少年“五金品格”研学夏令营在市老年大学开营,发挥“官方带娃”“银青结对”等资源集成优势。宣讲团与浙师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实践团队携手打造了集家风家教、心理健康、科技素养、文明实践等课程的“假日学校”,为双职工子女、新永康人子女、困境儿童开展陪伴成长服务,实现了“夕阳红”与“志愿红”的双向奔赴,让60余名孩子留下了难忘的美好回忆。

  此外,市关工委依托本地的教育基地资源,不断开辟青少年品格“行走的课堂”,打造家风馆、廉风传承馆等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39家,引导亲子、老少、师生共同聆听红色家风、祖辈教育、辍学家庭陪跑计划、父母加油站等专题讲座200余场,编撰《地名里的慈孝故事》本土家风教材3000册,线下受教人数达2万余人,单场线上直播受众超10万。

  ▲传承红色根脉

  李兴旺授课▶

  ◀致敬五金老工匠,传递五金精神

  ▲徐金星的党史课《“八八战略”在身边》

  ◀青少年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仪式

  ◀“十大姐法律工作室”走访派出所

  ▲青少年五金品格研学夏令营

  维护身心健康

  筑牢成长基石

  青少年的成长之路,选择正确的方向至关重要,与此同时,拥有健康的身心状态同样不可或缺。

  宣讲团依托“银雁关爱”五大行动,从职业素养、技能帮扶、乡土融入、心理关爱、法律援助、志愿服务等多维度嵌入人才服务体系的“大后方”,开发暖心、舒心、放心的“套餐式”成长课系,做好青少年的成长导师。

  紧扣“开学”“考前”“青春期”等成长关键节点,开展“心育下乡”服务,深入农村、企业、园区、社区做好前端预防和心理科普宣讲,累计开展心理健康科普讲座106场,受益人群达1.2万。

  “我们非常重视家校社等育人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为青少年定制专题讲座的同时,主动扩大服务圈,对家长、教职人员、社区工作者等群体同步开发心理辅导、正念指引、减压疏导课系,聚焦青春健康、人际交往、校园安全,开展防霸凌、防诈骗、防溺水、防网络沉迷等‘四防’教育。”市关工委心理专家应美艳介绍。

  在我市,随迁子女群体占有很大比例,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或许正面临着因父母工作繁忙而难以获得充分关注和正确引导的情况。为了让这些家长“缺位”的青少年也能拥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宣讲团成员、法院退休干部李爱萍,以及其他9名公检法退休的女干部组建了“十大姐法律工作室”。

  她们发挥女同志细腻温和、法律经验丰富等特长,结合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突出以案释法、以案明理,组织老法官、公益律师定期开展普法宣讲、模拟法庭等活动,调研走访派出所、拘留所,对涉罪失足青少年等特殊群体开展精准帮教,弥补了家长教育缺位的短板,为青少年提供“教育+疏导”的“强力辅助”。

  据了解,市关工委“丽州之音”宣讲团将深入学习上级精神,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使命,全力践行“银雁关爱”行动,聚焦中心大局,聚合人才优势,聚力潜心育人,不断搭建银色人才发挥余热、实现自我价值、绽放人生光彩的广阔舞台,不断拓宽服务青少年的格局视野,持续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为唱好时代主旋律、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继续贡献“银发力量”。

  融媒记者 何悦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时政·专版 00006 践行“银雁关爱”
唱响时代好声音
2024-12-06 永康日报2024-12-0600006;永康日报2024-12-0600009;永康日报2024-12-0600013;永康日报2024-12-0600015;永康日报2024-12-0600018;永康日报2024-12-0600019;永康日报2024-12-0600021;永康日报2024-12-0600025;永康日报2024-12-0600020;永康日报2024-12-0600024;永康日报2024-12-0600028;永康日报2024-12-0600022;永康日报2024-12-0600023;永康日报2024-12-0600026;永康日报2024-12-0600007;永康日报2024-12-0600010;永康日报2024-12-0600008;永康日报2024-12-0600011;永康日报2024-12-0600012;永康日报2024-12-0600014;永康日报2024-12-0600016;永康日报2024-12-0600017;永康日报2024-12-0600027 2 2024年12月06日 星期五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