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高能级平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我市大力推进科创平台体系建设,形成了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科创支撑。其中,现代农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引进浙江大学11个创新团队,累计突破关键技术27项、申请专利10项;引进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等11家单位的12支科技创新团队入驻,累计研制样机12台套、关键机构装置9套,形成关键技术14个。长三角五金研究院采用“一院一企”运行模式,开展成果转化、科研孵化、人才集聚、战略咨询等,将智力资源、科研成果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助推产业发展的动力源。瞄准储能和动力电池、金属材料、信息技术三大方向,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已招引第一批研发人员6名。在上海、杭州成立科创飞地,其中永康科创之芯(杭州)已入驻企业37家,导入各类创新团队11个,引聚博士、副高及以上高层次人才近20名。建立之江协同创新研究院,积极对接前沿科技成果,入驻电池负极柱产业化等项目10个。
企业是创新主体。在科创平台提供技术支撑的基础上,我市全力提升创新主体地位,强化政策支持,出台《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重点支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育、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新科技企业培育,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院企、校企“双向奔赴”,大力实施“五峰计划”“科技架桥”“企业倍增”行动,累计建成省重点企业研究院6家、省企业研究院30家,分别居金华第一、第二;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3家。
人才是第一资源。我市结合产业特色和企业需求,强化制造业人才支撑,定期发布“3+2+X”先进制造业集群紧缺急需人才目录,符合条件的人才可按规定享受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优惠政策。大力推进技能型社会创建,推行企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强化重点群体职业技能提升,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以省一流标准做强五金技师学院、浙工大五金产业人才学院,创新探索技能人才培育“东迁西归”模式,近三年累计引进高端人才113人、培养技能人才4.9万人、吸纳大学生3.6万人,人才总量达到17万人。
“链”上发力
强链补链重塑新生态
产业链强,则产业强。
哈尔斯未来智创园项目建设现场塔吊高悬,机器轰鸣,各类工程车来回穿梭作业,施工人员有条不紊,不久的将来,将出现永康首家真正意义上的“黑灯工厂”。该项目投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30亿元,将为我市保温杯壶产业注入全新活力。
近年来,我市深化21宗集中连片低效用地整治,坚持“筑巢引凤”带动“腾笼换鸟”,三年整治低效用地1.5万亩、建成国有厂房164万平方米,国家林草装备科创园、电池储能产业园、现代五金产业服务综合体等一批重大平台拔地而起,以空间焕新、产业更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金华发布的十条重点产业链中,我市是电动工具产业链、智能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链的重要一极。我市建立健全产业链“链长制”,完善“链长+链主+链员”协同机制,加快构建集产业链协同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于一体的产业链提升体系,全力打造电动工具产业链核心区和智能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链协同区。
电动工具产业作为我市起步最早的五金支柱产业,目前有规上企业150家,配套企业1700多家,拥有三锋、正阳、博大、闽立等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如何让这一老牌产业焕发新生机?我市出台《永康市电动工具产业集群培育五年行动计划》,计划到2026年培育10亿元以上企业7家,行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围绕打造电动工具全产业链,聚焦高性能电机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引进、落地、储备10个强链补链项目。围绕锂电动力、智能电控、智能传感等关键核心技术,组建以三锋、中坚等为龙头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协同开展技术攻关。1—10月,电动工具产业规上工业产值114.2亿元,同比增长7.4%。
做强老产业,做大新产业。我市全面布局建设智能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链,通过成立智能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链专班、编制先进电池产业发展规划、组建产业基金、组建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建设先进电池及储能产业园、举办先进电池及储能产业发展大会、建立先进电池及储能项目库“七个一”强基聚链,全力做好补链强链延链工作。目前,我市已落地储能项目12个,已签约拟落地项目3个,项目总投资约300亿元;储备项目6个,计划总投资164亿元。
此外,我市围绕优势五金产业,重点推进保温杯、智能家居、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电子信息产业链培育工作,依托链主企业分链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构建大中小企业深度协同、融通发展的上下游紧密型产业链组织模式。围绕电子信息、高端模具、金属表面处理等产业链短板,出台房租补助、设备补贴等专项政策,建成电子信息产业园、高端模具产业园,累计入驻补链项目14个,涛涛科技、铭奥模具等项目实现当年入驻、当年升规,电子信息产业园自开园三年来实现产值超10亿元。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市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132”要求,准确把握“抓落实”主线,昂扬“善谋、强攻、求变、争先”的精气神,大力弘扬“六干”精神,用活用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招,聚力攻坚“港”“廊”“链”主战场,为建设“世界五金之都 品质活力永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融媒记者 张赤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