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
保姆
□丁耀明
过去时光,虽然已逝,但那份长辈的诉说,那份亲历的感慨,那份深切的怀念,永存心底。
我生于20世纪50年代。奶奶听说生出来的是大孙子,不知从哪里来的力气,像坚毅女战士,跋涉50多公里,兴致勃勃赶到永康、武义交界处的杨家矿区来看我。
奶奶名叫龚娥娥,这是憨厚的她唯一一次到我家,一待就是个把月。她搂抱着我,喜笑颜开,用家乡话不停地说:“有大孙子,真好!”
一个月后,奶奶要回老家,特意嘱咐我爸:“老二,你们应该勤俭节约,雇个保姆,照看孩子成长!”说完,她带着高兴和期盼心情乘车返回老家。
当时我爸妈在大型国企上班,每天工作八小时。家里有个婴儿怎么办?他俩鼓起勇气采纳我奶奶的建议,省吃俭用雇保姆。
妈妈在附近村庄请到一位农妇来当保姆。那个年代,粮食非常短缺,老百姓能吃上饭菜就好。谈到报酬,她毫不犹豫地说:“能吃饱饭就行!”
保姆是带孩子的主力。她的哄逗和抚摸如阳光般温暖我的身心。我乖巧的时候,她便会打扫卫生、洗衣服、做饭……到了晚上,我与家人同床共眠。有了她,我爸妈无后顾之忧,努力工作养家糊口。
后来,花街镇八字墙村的一位阿姨到矿区带我。她一个月回家一次,其他时间照顾我并承担家务。据说,那时我比较难带,半夜哭闹,一个晚上折腾几次,大人们都睡不好觉。
小时候,3位保姆先后照顾我。其中,花街镇大屋村的一位妇女像对待宝贝一样爱护我。她很有经验,体贴入微喂我吃、给我穿衣、哄我入睡。没有特殊事情,她都不回家,全心全意照看我。
渐渐地,我长大了,每年寒暑假都到老家与奶奶相聚。她叮嘱我:“要经常去看看保姆。她们把你带大不容易,要懂得感恩!”我不停地点头,并牢记奶奶的话,与她们保持着联系。
爸妈每年都会邀请八字墙保姆一家人来矿区游玩,像对待家人一样款待他们。我回到家,更是亲切友好,对保姆阿姨嘘寒问暖,像对待自家兄弟一样与她的孩子交流……
妈妈带着我们兄弟俩,每年多次走路到大屋村保姆家,她像见着亲人一样高兴。我们吃甜品蛋包汤,味道依然可口。然后,我随她丈夫到竹林,砍毛竹做竹枪,玩得好开心。她家有枇杷园,果子成熟时,我们爬树摘枇杷。妈妈还带布料给他们夫妻俩做衣服。年迈的保姆激动地拿着布料看着我,由衷感到高兴。
保姆给了我弥足珍贵的爱。她们的朴实无华熏陶着我,她们的慈祥可敬容貌永驻我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