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文化·五峰

老物件的念想

  老物件的念想

  □徐益丰

  在整理书房之际,偶然发现一样其貌不扬的老物件——一只樟木箱。它呈现出竹黄色,书房里弥漫着浓郁的樟木香。这只樟木箱已伴随我8年。因父母相继离世,没留下多少值钱家当,兄弟姐妹商议后各自挑选一样留作纪念。我便选了这只箱子,它成了父母留给我的唯一珍宝。

  樟木箱由香樟木打造而成。其木质细密,纹理精致,花纹美妙,独特而浓郁的香气经久不息。樟木箱,对于老一辈人来说并不陌生,里面装满了当事人一生的酸甜苦辣回忆,承载着从青春少女到耄耋老妇的传奇故事。

  父母留给我的这只樟木箱,比我的年龄还大。它并非母亲的嫁妆,而是父母婚后在市场上购置的。20世纪50年代,他们都是从农村走出的公社干部,成家后两手空空,生活艰苦,整日待在乡下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那时衣服不多,也没有像样的家居,干净衣服就用布或报纸包裹着。有了孩子后,生活用品和小孩衣服逐渐增多,他们从微薄工资里挤出钱买了这只樟木箱,使其成为家里最贵重的物件。

  记忆中,这只樟木箱存放着家中较好的衣物,平时一般不打开。每年六月初六,外婆便会开箱。这一天,既是她最忙碌的日子,也是最开心的日子。那时的我不明白这个节日的深意,只喜欢跟在外婆身旁,听她讲述民间传说故事,同时闻着樟木箱散发的独特香气。

  这种香气,让香樟木家具有了独一无二的实用价值,樟木防虫防蛀、驱霉隔潮,将衣物放置其中,不会被蛀坏、发霉,且气味芳香,令人心旷神怡。在过去的岁月里,樟木箱是很多人向往拥有的奢华家具。

  如今,这只樟木箱已十分陈旧,配件也有损坏。我把它放在书房里,一看到就会想起父母含辛茹苦将我们养大的不易。樟木箱见证了父母艰辛的一生,现在里面装着浓浓的亲情,陪伴着我们迈向更美好的生活。

  外婆曾对我说,在过去的农村,女孩子到一定年龄,父母就会买香樟木,请工匠制作樟木箱。

  在古时的江南,谁家生了女儿,便会在自家院里栽种一棵樟树,让外人知晓家中有女。樟树长大,枝叶伸出墙外,女儿也就长大了,此时便有媒婆上门说亲。媒婆眼光敏锐,一看樟树树龄,便知女儿年龄。女儿出嫁时,把樟树砍掉做成两只樟木箱子,装满江南丝绸,寓意“两厢厮守”,白头偕老。现今的江南,城市乡村都有许多大樟树,堪称独特风景。

  樟木香,悠远而绵长。在人们眼中,樟树高大繁茂又长寿,籽多,是福树。而用樟木打造的樟木箱自然就成了护佑家居平安的福箱。那些承载着故事的老物件虽逐渐被淘汰,但并非因其不重要,而是我们需要进步,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尤其是革命年代的老物件,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红色故事。

  记得有一年,参观李大钊纪念馆,我对馆内的一对樟木箱特别感兴趣,专门请教了讲解员。“这对樟木书箱是李大钊到广州参加国民党‘一大’时买来的,是促成国共合作的历史见证,也是国家一级文物。”讲解员告诉我,当时李大钊参加国民党“一大”期间文献资料多,他又有购书、藏书的爱好,便专门购买了这对樟木书箱,把重要的文献资料、书籍都放在里面。这对樟木书箱不仅是革命先驱“务实求真理”的陪伴者,也是一代伟人“读书求真知”的见证者。李大钊的一生,除了为革命奔波外,很多时间都伴着黄卷青灯,埋头苦读,伏案疾书。

  现代文明的冲击,没有把那些历史带走,反而赋予它们更多的意义。或许是因为这些老物件能让当代人跨越时空,为日常生活带来抚慰之感。

  我常常觉得岁月如同一捧流沙,从指缝间滑落,消逝得毫无痕迹。唯有这些老物件的存在,让逝去的时光有迹可循。因此,我恋着老物件,似乎更是恋着那些或悲或喜的岁月。怀旧的原因就是憧憬未来,因为到了未来,我可以有更多的往事怀念。

  老物件,是一种念想,也是一片情怀。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文化·五峰 00007 老物件的念想 2024-12-02 永康日报2024-12-0200006;永康日报2024-12-0200009 2 2024年12月02日 星期一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