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协作兴产业 山海同心绘新篇
打造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永平样板”
东西协作兴产业 山海同心绘新篇
打造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永平样板”
“平昌所需、永康所能!”从结对帮扶到“渔鱼兼授”,近年来,永康和平昌两地聚焦产业振兴和产业共建,精准谋划产业发展路径,持续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升级版,共谱浙川东西部协作山海情。
一片茶泡出多种收入
金宝山浙川茶旅融合产业园位于群山环抱的平昌县金宝街道石庙村,是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项目。产业园里,儿童乐园、飞机餐厅和各类游玩设施应有尽有。“以前这个地方没人气,现在可热闹了,假期我都会带着家人来这里玩。”游客张女士笑着说。
另一边,位于产业园核心区的茶园里,67岁的村民李国图和数十名村民正忙着给茶树施肥。“年纪大了,务农收入低。把土地流转给产业园,我们每年都有租金收入,加上采摘、做管护、除草都有工资,一年能增加两三万元收入。”李国图笑着说,这笔收入足够他和老伴的生活开销了。
叶长军来自浙江丽水,是平昌御皇农业有限公司合伙人。“这里山高云雾多,茶叶的品质比其他地方更好。”叶长军表示,在浙川东西协作项目的牵线搭桥下,他投入400多万元,茶园面积达300多亩。
茶产业是平昌县农业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也是促就业、稳增收的重要民生产业。自2021年以来,浙川东西部协作先后投入3100万元,支持茶旅融合产业园建设,致力于打造“一廊两核三组团”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一廊即十里茶香风景廊道;两核即乡村振兴茶产业示范核、茶旅配套体验核;三组团即茶园亲子娱乐组团、茶谷时尚运动组团、茶田休闲养生组团。
目前,整个园区已发展生态茶园10256亩,建成占地50余亩的平昌茶树种质资源圃,培育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建成三星现代农业园区1个,形成了土地流转、园区务工和收取固定收益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带动周边510户农户增收,走出了一条茶文旅深融合、兴产业、富百姓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一头牛牵出一条全产业链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位于平昌县得胜镇的雅拉德荣育种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宽敞整齐的标准化圈舍。圈舍内,一头头肉牛膘肥体壮。
得益于浙川东西部协作帮扶,平昌县引进了肉牛全产业链项目,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海福特”核心育种场,实现本土化选育。
立足平昌种养优质资源禀赋,永康将巴山肉牛作为重点扶持产业,推进平昌肉牛产业融合发展。
得胜镇是该县肉牛产业发展核心区。每逢活牛交易日,一辆辆满载肉牛的货车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进行竞价交易,日成交量最高可达400余头。近年来,随着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标准化肉牛养殖场陆续建成,让不少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在平昌县驷马镇天生社区,一家家牛肉主题餐馆鳞次栉比。这里是平昌县重点打造的牛肉美食街,街道尽头是一家集牛文化(产业)展示、牛肉餐饮、商务接待、特产展销于一体的肉牛产业主题馆,集中展示平昌县肉牛产业发展成效,进一步丰富了肉牛产业农旅融合链条。
饲草是肉牛的重要口粮,更是肉牛产业发展的命脉。位于平昌县白衣镇大梁社区的欣迈饲料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牧草种植、收割、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企业,主要生产加工优质牧草精细饲料、生物质环保燃料颗粒等。该项目作为肉牛养殖工程的配套项目,是我市古山镇与平昌县白衣镇“镇镇结对”新集体经济示范项目、“万企兴万村”帮扶项目,由东西部协作安排财政帮扶资金给予支持。自去年10月投产以来,该项目不仅填补了平昌县精细饲料的空白,还带动岳家镇、兰草镇、西兴镇等牧草种植基地3000多亩。
从养殖到屠宰、加工、销售,平昌县肉牛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目前,平昌县已建成肉牛规模养殖场455个,在建规模养殖场36个,培育肉牛养殖家庭农场165个,走出了一条从饲草种植到规模养殖再到屠宰加工的肉牛全产业链模式。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