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公安建立特色生态文明治理体系
实现生态颜值与经济产值“双向奔赴”
![]() |
![]() |
永康公安建立特色生态文明治理体系
实现生态颜值与经济产值“双向奔赴”
“以前这里偶尔会有不太好闻的味道飘过来。”家住经济开发区的郎先生回忆道,“但现在变化很大,空气质量和环境明显改善,我经常在家楼下跑步健身。”正如郎先生所描述的那样,如今的经济开发区,处处可见绿色发展的“秀丽”身影。
作为全省规模最大的特色工业园之一,经济开发区仅核心区就汇聚了3255家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332家,亿元企业72家,上市公司5家。近年来,为进一步实现生态颜值与经济产值的“双向奔赴”,市公安局聚焦“警助共富”理念,凝聚生态共治合力,深挖生态警务“富矿”,成功建立了具有东城特色的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为打造优质的工业生态园提供了有力支持。
①
②
①②民警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到企业开展工作
联勤联动 凝聚生态护航合力
“这是移交文书和取证材料。”8月27日,在东城派出所夏溪共治警务站内,生态环境永康分局的执法人员正式将相关材料移交到东城派出所民警手中。
原来不久前,家住东城街道铁岭路附近的居民赵先生来警务站反映,称他家附近时常弥漫着一股异味。接到这一线索后,生态环境永康分局执法人员迅速上门开展调查并取证,结果发现铁岭路上的一家电子公司竟私接暗管,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偷排至生活污水窨井内,造成水质严重恶化,进而产生异味。由于该公司偷排的废水中总磷排放远超标准限值,该案件被迅速移交至东城派出所进行后续的侦办。
面对民警的审查,该公司负责废水处理设备管理的员工胡某对偷排行为供认不讳。他坦言,为贪图经济利益,擅自将废水排放到生活污水窨井内,以为能够蒙混过关,却没想到最后难逃法网。最终,胡某因不经法定排放口排放污染物被依法行政处罚。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东城派出所在建立夏溪共治警务站的基础上,主动对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生态环境永康分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7个高频联动部门实体进驻,时刻关注辖区有无扬尘、排污等环境污染问题,通过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工作协调,形成问题联治工作合力,让企业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得以快速有效“一站式”解决。今年以来,夏溪共治警务站已开展生态类联合检查30余次,受理案件6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7人,行政拘留2人。
科技赋能 空地一体提质增效
调试设备,启动螺旋桨,遥控操作飞行……近日,东城派出所民警熟练地操作“高空卫士”在辖区上空进行日常巡查。
“以前我们的巡查方式主要是步行、车巡,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受视野和地形限制,往往难以达到全面覆盖的效果。”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的相关负责人感慨地说,“现在得益于派出所提供的无人机设备和技术支持,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精准度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为持续打好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主动仗,夏溪共治警务站充分发挥无人机高空视野广、机动能力强、隐蔽性好等优势,以“空地联动”立体巡防切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10月27日,夏溪共治警务站工作人员在东城街道科源路开展高空巡查时,发现某公司门口堆放了30多个装有水性油漆的废旧塑料空桶,且废桶内残留的少量油漆还流到地面上。一行人随即赶往现场,并与该公司负责人邵先生取得联系。
面对询问,邵先生表示其公司从未使用过油漆,对此毫不知情。为查清事实,民警随即对现场进行勘察,最终发现这些废料是附近建筑工地的货车司机李某在运送垃圾途中,因货车突发故障,而被迫临时倾倒在此处的。在确认事实后,民警当场对李某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并责令其立即清理废料,防止进一步污染。
持之以恒,逐绿前行。下一步,市公安局将继续坚持工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同频共振理念,以“警察蓝”守护“生态绿”,以“好生态”催生“好经济”,绘就绿色五金共美画卷。
通讯员 陈梦暄 徐凯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