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胡公文化

文章导航

胡公文化风雨千年再谱新曲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2024胡公文化浙江西湖龙井汇举行

  胡公文化风雨千年再谱新曲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2024胡公文化浙江西湖龙井汇举行

  西湖龙井,群贤毕至;狮峰古岳,文脉绵延。11月9日的杭州城,由雨转晴,阳光如春,“‘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2024胡公文化浙江西湖龙井汇”活动拉开帷幕。来自浙江和北京、湖北、新疆、黑龙江等多地专家学者与胡公文化爱好者汇聚西湖老龙井,溯源千年历史,追思胡则公、范仲淹公之遗风,探讨胡公文化的时代价值与创新之道,助力让胡公文化更好地为民造福。

  北宋清官名臣,政治家、改革家、实干家胡则(胡公),为官47年,勤廉担当、赤诚为民、忠心为国,百姓敬仰,尊称其为“胡公大帝”,至清代,天下已有胡公庙宇3000多。1959年毛泽东主席赞评胡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清官”;2003年习近平同志视察永康方岩,号召“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座右铭”。胡公文化风雨千年,历久弥新。

  此次活动由中国范仲淹研究会、浙江省历史学会支持,杭州国家版本馆、浙江图书馆、浙江省博物馆学术指导,杭州市历史学会、胡公文化研究会主办,胡公书院、浙江西湖老龙井接待中心承办。

  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浙江省政协诗书画之友社理事长孙文友,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浙江省科普联合会会长周国辉,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黄文秀,浙江省文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林亮,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倪艳红,中国范仲淹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范国强,浙江省历史学会会长、浙江大学教授沈坚和胡公书院、老龙井接待中心人员等100多人参加。

  老龙井胡公碑亭落成开放

  胡公文化龙井汇活动合影

  “狮峰山麓,九溪源上;碑亭长望,中华隆昌……”10时许,清朗之声从狮峰茶园传出。此时此地,老龙井胡公碑亭落成开放仪式正在举行。主持人——浙江西湖老龙井接待中心主任陆志炜喜出望外,胡公文化研究会会长、胡公书院院长胡联章豪情满怀地颂读《老龙井胡公碑亭记》,浙江省直物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彭建文深情宣读《老龙井胡公碑亭建设日志》。

  循迹溯源,不忘来路。天圣九年(1031年),69岁的胡则因改革盐法,从权三司使(计相)贬为陈州知州。时年43岁的范仲淹也因上言国是得罪权贵,外放为陈州通判。胡则慧眼识人,以国士遇之。范仲淹悉知胡则仕途坎坷,忠君爱民,敢于担当,乃为政者楷模,敬之为师长。两人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千年风采逢明主,一片襟灵慕昔贤。”胡公72岁以杭州知州加兵部侍郎致仕,范仲淹韵诗祝福。胡公76岁时,范仲淹来杭拜访挚友,即席吟诗《西湖筵上赠胡侍郎》奉送。

  胡公77岁逝世,范仲淹忍含悲痛为其撰写1900余字的墓志铭。这篇墓志铭详尽记载了胡公生平事迹与卓越贡献,是范公所撰的墓志铭中篇幅最长、分量最重的一篇,极具史迹价值与时代意义。重立胡公墓志铭,一直以来都是民心所愿。

  今年秋,胡公碑亭历时2个月建成,热心人士纷纷解囊敬助。周国辉在致辞中表示,胡公亭与墓志铭之新建与重修,于古贤,是超越千年之缅怀;于当今,是朝野上下之同唤;于未来,是实现复兴伟业之精神弘扬。

  随着孙文友宣布老龙井胡公造像(墓志铭)碑亭落成开放,专程从北京赶来的范仲淹三十代孙范国强与胡公书院、专家学者代表欣喜揭幕,来宾同仁踊跃参观。

  走进胡公亭,只见胡公造像刚毅容光、栩栩如生,令人肃然起敬;造像后方,范公撰写的墓志铭笔酣墨饱、字字珠玑,让人不禁感慨。碑亭周侧的胡公文化石雕墙上,刻录着省老领导陈加元、孙文友和夏一鹏、柳晓康等多位西泠印社书家书写的胡公诗文与胡公生平。

  参加活动的杭州市历史学会会长、浙江省科社院研究员徐吉军表示:老龙井胡公碑亭在胡公逝世985周年后落成开放,这不仅为西湖老龙井增添一处新的文化地标,也是胡公文化赓续与弘扬的重要里程碑,这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也是一次有意义的探索。

  “为官一任清风尚,造福一方百姓祥……”在胡公碑亭开放揭幕前,参加活动的人员首先整理衣冠、拜谒胡公墓。大家在胡公墓前肃立,胡联章致胡公敬词,集体行鞠躬礼,敬献鲜花,以表对胡公的敬仰与追思。

  沐清风龙井澄流 逢盛世丰碑伟岸

  敬仰先贤 拜谒胡公墓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胡公文化守正创新聚智会

  今年,时值毛泽东主席赞评胡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65周年。1000多年前,胡公逮事三朝,十握州符,两知杭州,履迹遍及当今十九省域。史载他主政杭州期间治理钱塘、兴贸立市、培茶惠民、重教扶才、立训启后,政绩卓著,去世后敕葬西湖老龙井。1000年后的今天,胡公,已不仅仅是一个北宋清官的名号,更代表一种丰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历经风霜雨雪的磨砺,已形成了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精髓的胡公文化。

  怎样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努力践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2024胡公文化浙江西湖龙井汇”的一个重要篇章:胡公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龙井聚智会,于活动当日下午在老龙井云溪厅举行。来自北大、浙大、华中师大、杭师大、浙理工大、浙江省委党校、浙江省社科院等院校的专家学者相聚汇智、献计献策。

  “秉持一个理念、实施四项工程、赓续一大主题”,会上,胡联章作“胡公文化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41方案’初步实践与期望”的主旨发言介绍。近年来,胡公文化工作“秉持一个理念”:高举党的旗帜、弘扬胡公精神、助培时代新人、致力人民伟业;“实施四项工程”:成立一所胡公书院以承前启后,出品一套胡公书籍助熔古锻今,提升一批胡公基地促铸魂赋能,创作一部胡公影视推继往开来;“赓续一大主题”:以人为本、不忘初心、以国为重、守正创新,让胡公文化助力胡公故里永康打造“世界五金之都 品质活力永康”。

  与会专家学者对胡公文化“141方案”与其实践,给予充分肯定。大家围绕胡公文化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主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可通过建立胡则版本资源库等多元形式,探索胡公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播路径,将传统文化基因以现代化的方式进行诠释、传播,让胡公文化进一步焕发出新时代光芒。

  范国强深度阐述了老龙井胡公碑亭落成的意义、胡公与范公的千年情义美德、拓展扩大胡公文化的影响力等论题。

  杭州国家版本馆副馆长张璞表示,胡公文化很有作为,也大有可为。要继续做精做深胡公文化的研究课题,透过历史尘封,揭示胡公文化与宋韵文化,不断提升胡公文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把胡公文化打造成浙江乃至全国的重要文化标识。

  “赞同胡公书院的研究成果,胡公文化的当代解读可定义为——精髓: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信念:秉正崇善 福民益邦;使命:爱国爱乡 勤廉担当;风范:重情重义 创新开放;文脉:读书教子 嘉风辈传;特征:与时俱进 永续辉煌。”

  “范仲淹当年为胡公作墓志铭:诚可代孝子而言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进以功,退以寿,义可书,石不朽,百年之为兮千载后’……胡范情义千古传唱,两公伟德万世敬仰。”与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途殊同归。透彻的分析、开拓性的思维,为胡公文化更好地传承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文字/融媒记者 王佳涵 摄影/建华 田馨

  龙年龙井访胡公亭有感

  □陈加元

  龙年祭典千秋则,造福一方菩萨灵。

  龙井山中真情现,胡公亭匾见初心。

  东南西北皆尊敬,四海五湖卓不群。

  代有新人传薪火,决无杂念亵真金。

  (作者为浙江省政府原党组副书记、副省长)

  在老龙井胡公碑亭落成仪式上的致辞

  十二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 周国辉

  很高兴应邀参加老龙井胡公亭暨胡公造像和墓志铭碑的落成仪式。首先要表示热烈祝贺,同时要衷心感谢范公、胡公后人的发心用心,感谢社会各界的慷慨解囊,感谢书家名家敬献墨宝,感谢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的热心支持。30年前,我在永康就受到胡公文化的熏陶滋润,我深知此事的意义。为此,我昨夜又拜读了范仲淹为胡公所写的墓志铭。“进以功,退以寿,义可书,石不朽,百年之为兮千载后。”范仲淹所言,与胡公文化一样,历千年风雨而不朽。掩卷便写了点滴感言,以聊作致辞。

  甲辰龙年,深秋吉日,吾伫立于龙井之源,遥见胡公亭巍然矗立,犹如历史之印记,心灵之港湾。穿越时空之邃,古贤之智慧,如清泉潺潺,滋养心田,生生不息。

  范文正公所撰胡公墓志铭,历经沧桑,载胡公之风华,映往昔之辉煌。今重修之,非仅为缅怀古贤,亦欲铭记过往,启迪来兹。文化之韵,于喧嚣尘世中,如静谧之隅,乃当今人心之所向所求。

  胡公亭前,得心灵洗尘,反躬自省,悟生命之意义,坚守初心,方能行稳致远。胡公之精神,如文化之光,穿越时空,映照现实人心之迷雾,指引迷航者前行。

  今驻足亭前,心怀敬仰,感慨万分,以民本抒怀。胡公亭者,实乃史之丰碑,心之灯塔,引领世人追寻人生真谛与光明,共创美好未来。

  高尚之德,不应仅为高尚者之墓志铭,而应成为时代之风尚;卑鄙之行,亦不应为卑鄙者之通行证,而应成为其耻辱之柱。

  胡公亭与墓志铭之重修与新建,于古贤,是超越千年之缅怀;于当今,是朝野上下之同唤;于未来,是实现复兴伟业之精神弘扬;于游人,是散发着历史风韵之文化风景;于吾辈,则是贯穿终生之心灵洗礼。

  遵举办者之嘱,作以上发言。

  在胡公文化浙江西湖龙井汇上的讲话(选)

  中国范仲淹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 范国强

  这次,我从北京专程赶来,参加老龙井胡公亭的落成典礼。胡公亭可谓名亭,是“三名合一”名副其实:胡公千古名人,名碑由范仲淹撰墓志铭,胡公像和墓志铭由当代碑刻名家戈春男恭刻。

  范仲淹撰写的《兵部侍郎致仕胡公墓志铭》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它全面地记录了胡公心系天下、勇于担当、敢为人先、勤政为民平实而伟大的一生。今天,胡公碑亭在西湖老龙井落成了。我非常感动,非常高兴!

  我了解到,胡公碑亭的建设得到了浙江省政府机关,得到了杭州、永康百姓的大力支持,纷纷出资出力,在这块风水宝地上建立这座具有历史意义、人文价值的重要碑亭。我认为,这是西湖文化内涵中文史价值最高的一个文化地标。老龙井胡公碑亭的建立,对于杭州,对于浙江,以至于全国的胡公文化精神宣传弘扬,是一个非常好的基地。这里一定会成为全国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也一定能成为思想政德教育的重要基地。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考察时,又一次提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毛主席在几十年前提出的,要求我们所有干部要像胡公那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人民做实事、做好事。这不仅是古代官员的一个道德的标准,也是我们当代官员的一个道德标准。

  为什么范公会写下有1900多字的胡公墓志铭?这里面有很深厚的文化背景。胡公比范公年长26岁,两公在早年时就密切交往。宋天圣三年(1025年),范公带领泰、楚、通、海四州四万民工筑捍海堤,这一举世瞩目巨大工程震惊朝野,也震惊了胡公。天圣四年(1026年),胡公知杭州,也了解到海潮侵袭钱塘江堤之苦,遂萌发修筑钱塘大堤之想。七月,他邀请范公到杭州共叙友情,共商修筑捍海大堤的工程技术与方法,相互勉励为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这正是为官的重要职责。为国为民办实事,往往都会遇到艰难曲折,做一件大好事更是不容易的。两位先贤交流了为民服务、为天下服务的民本思想。与胡公的对话,使范公心怀豁达,并坚定了他创立宋学(即新儒学)的决心。新儒学的核心思想就是民本思想。

  胡公逝世后,范公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这篇墓志铭。范仲淹给不少人写过墓志铭,但这是最长、最动人、最有文采的一篇。也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前写的重要名篇。

  范仲淹担任杭州知州时,胡公已去世十年。范仲淹非常怀念这位老同事、好兄长,写了感人肺腑的名篇《苏幕遮·怀旧》:“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是他对胡公、对老友深深的怀念。

  胡公文化   总第160、161期   主办:胡公文化研究会 胡公书院   主编:胡联章   支持:古山镇党委政府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胡公文化 00004 胡公文化风雨千年再谱新曲 2024-11-12 永康日报2024-11-1200008;永康日报2024-11-1200009;23017110;永康日报2024-11-1200010;23017108;永康日报2024-11-1200011;永康日报2024-11-1200007;永康日报2024-11-1200015;永康日报2024-11-1200013;23017109;永康日报2024-11-1200017;永康日报2024-11-1200021;23017112;永康日报2024-11-1200023;永康日报2024-11-1200022;永康日报2024-11-1200012;永康日报2024-11-1200018;23017038;永康日报2024-11-1200014;永康日报2024-11-1200016;永康日报2024-11-1200019;永康日报2024-11-1200020;永康日报2024-11-1200024 2 2024年11月12日 星期二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