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科技·教育

市中医院成功完成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市中医院成功完成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本报讯(通讯员 钱俊雄) 近日,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成功完成一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救治了一名高龄患者,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心”的希望。

  91岁的黄婆婆,因反复发作胸闷、头晕被送至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心电图提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这意味着心跳节拍太慢,无法有效维持身体机能的需求。心率慢,随时可能出现心脏骤停,病情危重,威胁到老人的生命安全。

  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钱俊雄结合黄婆婆的病史和相关检查多角度分析后,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老人的心率问题,只能采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治疗方案。然而,考虑到老人的年龄及伴随的多种潜在风险因素,手术决策并非易事。

  在与家属的沟通交流时,钱俊雄以专业的视角详细阐述了手术的必要性,耐心解释了植入永久起搏器所能带来的显著改善,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其应对策略。最终黄婆婆及其家属决定手术治疗,心血管内科团队于介入导管室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成功为黄婆婆植入了永久性心脏单腔起搏器。

  起搏器植入后,黄婆婆心率维持在60次/分,头晕、胸闷症状明显改善。

  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优质护理,黄婆婆恢复良好。

  ■科普小课堂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适应人群

  心脏起搏器主要适用于“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患者,如:

  1.因心动过缓引起头晕、眼睛发黑、黑矇或伴有胸闷、心衰、气促等症状;

  2.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

  3.双束支传导阻滞,以及二度Ⅱ型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4.心肌梗塞引起的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或经皮主动瓣置换术、传统心脏外科手术后,出现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及其并发症。

  全身供血不足可产生疲乏、体力活动耐量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晕厥等表现。

  术后注意事项

  1.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24小时卧床,后即可下地恢复活动;

  2.植入起搏器一侧要避免上肢外展、抬高,穿脱上衣避免动作过大,以防电极脱位;

  3.体力活动要适量,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病情术后2-7天可起床,病房内轻度活动;1-2周不做剧烈运动;1-3月可适当从事日常工作和家务活动;

  4.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定期随访至关重要,不仅需要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还要及时调整起搏器的工作参数,发挥起搏器的最佳工作效率。

  一般要求起搏器植入后1月内每周随访一次,3个月内每月一次,以后半年随访一次。在预计接近使用期限时必须缩短随访时间,改为每3个月甚至每月随访一次。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科技·教育 00007 市中医院成功完成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2024-10-29 永康日报2024-10-2900014;22972547;永康日报2024-10-2900016 2 2024年10月29日 星期二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