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幸福味 乐享好“食”光
姐妹花记者探访我市多地老年食堂
![]() |
![]() |
![]() |
![]() |
![]() |
![]() |
吃出幸福味 乐享好“食”光
姐妹花记者探访我市多地老年食堂
大塘王村老年食堂
园周村老年食堂
一日三餐,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也是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在当前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空巢老人、独居老人、高龄老人“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
为解决老人就餐这一实际困难,省民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了《浙江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实施方案》,自今年9月1日开始施行,方案提出因地制宜探索多样化助餐方式。近年来,我市多地兴建了老年食堂,这些老年食堂现状如何?发展如何?日前,姐妹花记者探访了我市多家老年食堂。
满足老人基本生活需求
洗菜、切菜、起锅热油……下午4时30分,记者来到东城街道大塘王村的老年食堂,一进门就看到厨师正在后厨备菜。半个小时后,西红柿炒鸡蛋、红烧茄子、黄豆炖猪蹄三份菜品升腾着热气出锅了。此时,十余名老年村民陆续踩着饭点赶来,在打餐窗口前排成了一条长队。
“我一个人烧饭很麻烦,老伴不在了,在家里经常烧面条。到这里来,一餐有三四个菜,每天都吃得很好。在食堂吃,感觉幸福多了。”74岁的卢梅春打好饭菜,朝着熟悉的村民走去。四个人开心地围坐一桌,边吃边聊。
“目前村里有23名老人签约在这里吃饭,有需求的都签了。”王振坡是大塘王村老年食堂的负责人,也是一名村干部,为了让老年人吃得好,他每天早上都会到附近的农贸市场采购新鲜食材。考虑到老年人的饮食习惯,食堂每天都会进行营养搭配,推出不重样的菜品。
记者跟着老人们打了一份饭品尝。一荤两素,一汤一饭,菜品的口感不生硬,米饭软糯易嚼。同时,记者观察到,有的老人打好饭就坐下来吃,有的则拎着大大小小的饭盒,打包带回去吃。
“我们办食堂的目的是让老年人在这里吃得健康、快乐,就像在家里一样。”王振坡说,该老年食堂由村集体资助,今年5月份开张,每天为签约村民提供午饭和晚饭。根据用餐人数和运营情况,食堂设置了不同的收费标准:村里9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80岁到90岁每餐1.5元,70岁到80岁每餐2元,60岁到70岁每餐3元,55岁到60岁每餐4元。
多方合力实现兜底保障
目前老年食堂的日常主要开销是场地成本、人工费用和原料采购,基本依靠“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出一点”的方式保障资金来源。
东城街道塔海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老年食堂依托原有的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设立,不仅解决老人吃饭的问题,还就近为老人提供健康义诊、知识宣教等暖心服务。
“本社社员80岁以上免费就餐,70岁以上每餐3元。”老年食堂负责人王志伟认为,老年食堂的公益属性大于市场属性,仅靠单一的餐食销售很难盈利,需要多方补贴和赞助。尽管资金压力很大,他们还是严格按照要求,规范化运营,确保整体环境舒适、设施齐全、服务到位。
近日,根据辖区老人的实际情况,该食堂还推出了就餐送餐服务。只要收到签约社员因为腿脚不便需要送餐的电话,王志伟就会马上打好一份饭,为社员送上门。“目前需要送餐的需求还是比较少的,我一个人就能送完。”王志伟说。
中午11时,徐仙彩在家吃到了王志伟送来的饭菜。她开心地告诉记者,她平常都会去食堂吃饭,因这两天腿脚不舒服,儿女又不在家,这才委托了食堂的送餐服务。
全方位服务确保老有所养
六年前,江南街道园周村就设立了老年食堂。近日,记者首次走进重新选址后打造的老年食堂。明亮宽敞,是记者进门后想到的第一个词。在这个占地约1500平方米的地方,食堂已经不再是“食堂”,在餐桌旁,还有休息室、淋浴室、茶室、棋牌室和卫生室等,是一个真正的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今年,该中心向村民开放后,不仅每天为村里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提供中饭和晚饭,还以每餐10元的优惠价为周边从业人员提供便利。
“吃完以后我们会在这边再坐一会,玩一会,有时候待一天都可以。”村民翁苏芝觉得,这里扩大了自己的交友圈,大家在一起唱歌、跳舞,非常快乐。
对于园周村来说,老年食堂不仅为老人提供了便利的就餐服务,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村庄的凝聚力。园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双政直言:“吃的东西弄好以后,接下来要重点强化医疗和健康,让村里老年人的健康提高一个台阶。”为此,园周村综合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还优化了中医服务功能,结合家庭医生的居家上门服务,为村民普及健康知识,引导村民树立科学健康的理念,更好地提升他们在家门口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工作人员为签约老年社员送餐
■记者手记
“加码”养老服务
“小食堂”彰显“大幸福”
老年助餐服务在我市多地开花,是党和政府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以及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参与才取得的成果。记者了解到,我市目前已建成的老年食堂有300多家,只要辐射到的居家老年人,大多签约了老年助餐服务。
每个人终有一天会老去,社会老龄化在不断加剧,餐饮服务向“适老化”转型,其实也是在向社会弘扬尊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当这种正能量意识逐渐成为社会共识时,就能惠及更加广泛的老年群体,让“基本养老”成为“幸福享老”。
全国巾帼文明岗
监督电话:87126426
既服务到人
更服务到心
融媒记者 徐婷婷
微信关注“永报姐妹花”
获取相关资讯报道
YBJ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