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推行“城市啄木鸟行动”
实现城市问题及时发现高效解决
我市推行“城市啄木鸟行动”
实现城市问题及时发现高效解决
本报讯(融媒记者 胡锦 通讯员 陈芷吟) “高圳路停车秩序待加强”“金都路会展中心前有货物散落”“溪中路早餐店门前有乱堆放现象”……10月16日一早,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协同群里,出现了多条配有现场照片的“问题信息”。很快,一条条附有配图的“问题已解决”回复发了上来。这是我市近期推行“城市啄木鸟行动”的缩影。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我市创新推出“城市啄木鸟行动”,通过打造拓宽问题发现渠道、优化闭环管理、提升高效处置的城市管理问题流转协作机制,有效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和市民满意度。
谁当“啄木鸟”?为进一步强化城市问题的发现能力,织密城市管理“神经网”,我市积极调动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各下属单位力量,鼓励市政环卫园林一线工作人员、执法队员以及社区工作人员、市民等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形成“人人都是啄木鸟,处处都是监督岗”的良好氛围。同时,我市还利用“码上管”城市管理平台,实现问题快速上报和精准定位,确保每一个问题都能被及时发现并纳入处理流程。截至目前,通过该机制已发现问题2514个,月发现量从最初的490个增加为9月的859个,城市管理“神经末梢”更密集、更灵敏。
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啄木鸟”发现问题后,如何将问题高效解决,成为执法人员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为加快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快速响应和闭环管理,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不断优化“发现—交办—处置—反馈”的流转模式,各部门之间协同作战,信息共享,确保问题流转无缝衔接。比如,环卫工人发现人行道路面破损,上报后,该问题会在第一时间流转至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及时安排人员修复后并实时反馈,真正实现“即见即办,立行立改”。
“传统管理模式中,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理往往依赖于交办单的流转,整个过程需要经过制作、审批、下发等环节,不仅时间成本高昂,而且常常出现信息滞后的情况。”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实行“城市啄木鸟行动”后,问题可通过流转协作机制准确传达到具体部门,响应速度大大提升。
据统计,9月我市日均城市问题处置率达76.3%。这个数字的背后,不仅仅是问题处理周期的缩短,还代表了城市管理效能的显著提升。
“‘城市啄木鸟行动’正在进行中,欢迎广大市民争当‘啄木鸟’,一起为城市管理建言献策。”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优化管理机制,不断提升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为打造一个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品质城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