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智勇万古心胸 永康学派经世致用
——从“五峰会祭”看陈亮及其思想的时代价值
一世智勇万古心胸 永康学派经世致用
——从“五峰会祭”看陈亮及其思想的时代价值
2024年10月12日,甲辰龙年九月初十,五峰书院上空响起了激昂的锣鼓声,一场始于宋明、名为“五峰会祭”的活动在这里隆重进行。
840年前,亦是一个甲辰年的秋天,一位两鬓斑白的永康文人连书两信《甲辰答朱元晦书》《又甲辰秋书》。他就是陈亮,一位满腔豪情的爱国词人,浙学历史上绕不开的一个人物,还是影响后世至今的“人文高峰”。
两宋之交,国家羸弱。当一位读书人誓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兴衰紧密相连的时候,他身上展现出了忧国忧民、百折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偏安江南,还是收复河山?早在24岁第一次上《中兴五论》的时候,陈亮就已将观点亮明,而抗击金兵、北伐中原的志向也一直贯穿了他的一生。
从青春年少到两鬓斑白,陈亮的一生都在救国救民的路上奔波、谏言,这也就有了《念奴娇·登多景楼》《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等名作。也正是在与好友辛弃疾惺惺相惜的交流中,才有了辛弃疾那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如今,当学子们读着课本上那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时,或许都能穿越时空,感受辛弃疾和陈亮当时的壮怀激烈……然而,陈亮的人格魅力不止于此。作为永康学派的创始人,陈亮“义利合一、农商互藉、开物成务、实事实功”的经世致用思想激励了世世代代的永康人崇尚实事求是,追求实效实利,勇敢地追求想要的生活。
1172年,方岩之北的寿山石洞内,陈亮一边讲学一边准备科举,而石室也因为有陈亮,在古代书院史上留下了壮丽的一笔。这个石室后因五座山峰环列得名“五峰书院”,成为世代永康文人心中的“精神地标”。
陈亮一生三度入狱,51岁中状元,却在第二年撒手人寰……不过这位豪迈的先贤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依旧书写了其人龙文虎、勇迈终古的人生篇章。
1184年,不惑之年的陈亮收到了大儒朱熹的来信,信中规劝其“绌去义利双行、王霸并用之说”,希望其“以醇儒之道自律”。陈亮在复信中予以反驳,由此展开了为期3年的“王霸义利之辩”。这场辩论史称“陈朱之辩”。
这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头脑风暴之一,催生出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内容。在这些思辨中,我们看到了“事功学说”的影子。此后,陈亮创立的永康学派与金华学派、永嘉学派并称为浙东学派,成为浙学之源。其倡导的“义利合一、农商并重、实事实功、经世致用”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南宋以来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浙江人务实、肯干的精神源泉之一,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从一个资源小省发展成为经济大省的重要文化源流。
在当时重农轻商的环境下,陈亮敢于提出“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的观点,为商人正名,鼓励工商业发展,这些思想都深深影响了永康,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与繁荣,铸就了如今的“百工之乡”与“五金之都”。
“陈亮强调的事功,是社会之功、民生之利,而非个人之功利。他强调商业和农业并重,鼓励百姓经商,藏富于民,推动国力整体壮大。”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亮研究会会长章锦水认为,陈亮积极倡言,激活商业活力的观点与当今社会的发展观高度相似,这也表明陈亮的学说影响至今,一直激励着永康乃至浙江的企业家们。
龙川公园、龙川学校、五峰讲坛……漫步永康,随处可见的地标见证了陈亮文化的深厚积淀。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激活五峰书院的文化基因,先后对陈亮基因进行解码,出版了《陈亮集》《五峰书院志》等学术著述,创办《陈亮研究》期刊,让陈亮文化走向大众。
同时,陈亮题材的艺术作品也是百花齐放,诗集《在五峰 谒见陈亮》、诗译本《万古心胸龙川词》、婺剧《陈亮上书》、醒感戏《陈亮上书》、情景剧《万古心胸》等一大批各式各样的作品让更多人走近陈亮、了解陈亮。
固厚峰下,龙湫瀑边,肃穆壮观的会祭活动和充满哲思的学术讲论书声重振,空谷传音。
陈亮文化的研究、传承和发扬永不止步,正如五峰飞泻而下的瀑布之水,飞溅入潭,潺流入溪,继续滋养着这片充满创新与思辨的土地。
融媒记者 胡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