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科技·教育

老人机成
“数字排毒”利器

  老人机成

  “数字排毒”利器

  最近,年轻群体间兴起使用老人机的热潮。他们打卡下班后,会将自己的智能手机换成功能单一的老人手机,开启一段直至第二天上班前暂别智能手机的生活,美其名曰是在“数字排毒”。

  什么是“数字排毒”?功能单一的老人机为何有如此能力?

  “数字排毒”更是一种态度

  年轻群体认为,“数字排毒”是通过暂时不用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来减少网络停留时间,以缓解电子设备和网络社交带来的压力和焦虑,从而更专注于现实社交关系和个人生活。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说,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让人们越来越沉浸在数字世界中,导致一系列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健康问题出现。“‘数字排毒’是年轻人为了摆脱对电子设备的过度依赖,减轻由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带来身体和心理上负担的一种手段。”

  有数据统计,人们平均每天刷抖音的时间达到了2.5个小时,观看微信视频号也超过1个小时。也就是说,一天中除了工作和睡觉外,人们有一大半的时间都花在玩手机上了。不少人甚至感觉自己一刻也离不开智能手机,“手机依赖”和“手机焦虑”更是成为群体现象。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认为,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很多人戒不掉的一种“瘾”。严重者甚至会经常下意识找手机,害怕手机自动关机,晚上睡觉也得开着手机。当手机没有信号时,这类人就会产生强烈的无力感,甚至出现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焦虑症状。

  “‘数字排毒’其实就是为了戒掉‘手机依赖’和‘手机焦虑’等‘瘾症’,帮助人们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梁振鹏认为,“数字排毒”既没有针对信息也没有针对智能手机本身,更像是年轻群体对自己不太健康生活方式的一种反思。

  功能手机并不是唯一选择

  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而老人机的销量也持续看涨,这多少要归功于数量越来越庞大的“数字排毒”群体。

  人工智能专家郭涛认为,这些功能相对简单,没有智能手机上各种应用程序和社交功能的老人机,可以有效减少用户在网络上的停留时间,减轻信息过载和社交压力,确实是“数字排毒”较为理想的工具。

  不过,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提醒,“数字排毒”并不是教条地进行技术抵制,阻止个体使用智能设备,而是提倡健康、有意识地使用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

  梁振鹏介绍,除了使用功能机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其他“数字排毒”的方式。比如,我们可以选择关闭社交媒体应用程序一段时间,或者用智能APP限制自己每天使用智能手机和电脑的时间;也可以尝试一些更自然健康的活动,如散步、阅读书籍、绘画或写作等,让自己暂时从数字世界中抽身;还可以尝试一些冥想或放松的练习,以减少对电子设备的依赖并提高身心健康。

  “数字排毒”并不是苛求人们戒断智能手机之类的智能设备,而是逐步唤醒人们意识到智能设备深度融入生活的副作用,老人机只不过是众多工具或方法中相对简单且好用的一个而已。

  (来源:“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作者:陈杰)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科技·教育 00007 老人机成
“数字排毒”利器
2024-08-27 永康日报2024-08-2700007;22741157;永康日报2024-08-2700013 2 2024年08月27日 星期二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