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时政·要闻

处置牟利性职业投诉举报,帮助企业避免经济损失超4亿元

“网络中队”推动电商持续健康发展

  处置牟利性职业投诉举报,帮助企业避免经济损失超4亿元

  “网络中队”推动电商持续健康发展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本报讯(融媒记者 王玙铮 许诺) “化妆品要严格按照备案进行宣传,注意规范用词,‘炫白’不能宣传成‘美白’。”日前,在市市场监管局综合行政执法队网络中队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叮嘱我市某化妆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先生。

  陈先生从事电商已有14年,主要经营彩妆、美妆类产品,年营业额约2000万元。“每个月,我都会收到不少来自职业举报人的投诉举报。”陈先生说,网店店铺宣传海报如果错了一个字,就有可能被举报,一旦举报成功,店铺至少要面临500元罚款,而举报人甚至不需要花钱购买产品。

  近年来,我市电商行业发展迅速,以打假、维权名义行牟利之实的职业投诉举报数量也随之增加。2014年我市收到53件职业投诉举报,2016年增至6993件,2017年超12000件。职业投诉举报数量爆发式增长,不仅占用了大量执法力量,也对企业正常经营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2017年,市市场监管局组建“网络中队”,专门处置以牟利为目的的职业投诉举报。

  “针对职业投诉举报,我们按照‘统一标准、分类处置、专职办理’的要求,将各渠道的投诉举报件统一汇总分筛,进行‘一站式’处置。”市市场监管局综合行政执法队网络中队队长胡喆介绍。今年前七个月,我市共收到消费投诉举报23000余件,该中队已处置查办职业投诉举报7000余件。

  针对职业投诉举报,“网络中队”通过全面梳理相关法律法规、自由裁量权标准等,归纳制作22类88条答复模板。同时,针对不同类型案件制定专门执法办案程序,对同一产品或同一性质问题的职业投诉举报进行并案处理。

  今年7月,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市法院、市公安局等九部门联合制定出台了《永康市依法限制恶意性牟利性职业投诉举报行为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遏制恶意性牟利性职业投诉举报行为蔓延。

  《实施办法》中明确了12种恶意性牟利性职业投诉举报认定情形,从是否以牟利为目的、是否有明显恶意性情形、是否知假买假等方面,帮助工作人员快速判断案件性质。此外,职业投诉举报滥诉人名单库也在逐步建立更新中。

  “8月13日至14日,我们共收到38件针对我市露营装备销售企业的投诉举报,举报理由均为‘虚假宣传’。”胡喆介绍,这些举报句式统一、内容相同,多个举报件出自同一人,且无法提供企业涉嫌违法的依据。根据《实施办法》中恶意性牟利性职业投诉举报行为认定第六条,“网络中队”对相关投诉不予受理。

  不论是优化处置流程,还是出台《实施办法》,都是在相关部门收到职业投诉举报后采取的遏制措施,想要真正减少职业投诉举报件的产生,还需要从企业源头进行预防,让“职业打假人”无漏洞可钻。

  近年来,“网络中队”多次开展企业合规培训,定期向电商企业进行“一对一”普法宣传,并围绕常见的电商企业经营违法问题,收集整理法条及典型案例,制成《守护电商宝典》,提升电商企业法律意识和自查自纠能力。截至目前,该中队已累计开展企业培训60余场,发放《守护电商宝典》2万余册,指导3.5万家次企业合规经营,帮助企业避免经济损失超4亿元,推动企业合规经营率从63%提升至96%以上。

  数据表明,我市收到的职业投诉举报数量从2018年的18764件峰值后开始回落,近年来保持在每年1万件左右。其中,有效职业投诉举报数量占比已从峰值时的76.39%降至29.69%,电商行业环境明显好转。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时政·要闻 00002 “网络中队”推动电商持续健康发展 2024-08-20 永康日报2024-08-2000006;永康日报2024-08-2000008;永康日报2024-08-2000007 2 2024年08月20日 星期二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