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融媒·后窗

为这座城市不断向好向上而努力

——记者采写《焦点时刻》稿件有感

  为这座城市不断向好向上而努力

  ——记者采写《焦点时刻》稿件有感

  “这周的任务,算是完成了。”一个周三的晚上,我深呼了口气,从偏门街巷抬起回家的脚步。路上的行人和车辆逐渐随着暮色渐浓而渐隐,此刻我的心情却顿感轻盈。这样的日子很普通,算算日子,我持续这样的工作已有一年半的时间。

  自工作以来,似乎许多事都是被推着往前走。在学校时,我从没想过,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能坚持到现在。而初次接手《焦点时刻》这个电视栏目时,我也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个常年出没于犄角旮旯的“偷拍者”。

  《焦点时刻》是一档在永康新闻综合频道周四播出的监督类栏目。

  我所做的便是每周按时提交交通、卫生、环境、消费、民生等领域中可能存在各类问题的视频素材以及相应文字稿。

  有的问题隐藏在夹缝间缺乏关注,有的问题存在多时却难以根治,借助媒体的力量,期望加快相关问题解决的进程。

  在每一次采访“找茬”过程中,我越发明白,监督的力量从不是源于我或是我得到的画面,而是取决于当下人们正视自身权益和向往美好生活的呼声。

  “记者同志,你来得正好,这个问题你可要帮我们好好反映……”面对眼前一个个心情迫切的市民,我能感受他们期待的目光。

  如果每一场采访都能复刻这样的开场,我这工作就会变得容易许多。坦白说,做这样的工作并不讨喜,无论我从哪个角度出发看待问题,终是有一方成为责任的承担者,甚至明明是权益被侵害的一方,有时也会被冷面相对。

  有一次,我在收集市民与车辆闯红灯的素材过程中,发现了金城路与溪中路的交叉路口存在养护不及时和设置不合理的情况(现已整改)。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路口随机采访了多名过马路的市民,但吃了闭门羹。

  “你好,我是永康市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可以采访你一个问题吗?你认为这个路口的红绿灯影响到你正常出行吗?”那一刻我像个复读机,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回答,这样的提问便会一直持续。但令我无奈的是,很多人看着早已不运行的红绿灯,在人行道上穿梭自如,当然这也影响到了正在行驶的车辆。面对记者的提问,他们并不关心,会选择径直离开。

  其实,记者街采被拒是十有八九的事,这或和我们社会的整体性格偏内敛有关。

  在调查各种占用公共空间、违规施工、破坏环境等问题时,我也会遇上类似的局面。究其原因,或许是碍于邻里关系、担心背后报复,又或是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

  又是一个周三的晚上,我走在五金大道旁,发现过去曾报道过的一条卫生堪忧的绿道已进入翻新阶段,欣慰油然而生。虽然事情的结果与我所做的不一定有必然关联,但至少让我们明白,这座城市就像一个正在成长的人,都在不断努力向好向上。

  融媒记者 邵思民

  记者在剪辑《焦点时刻》素材

  今天我亮相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融媒·后窗 00006 为这座城市不断向好向上而努力 2024-08-09 永康日报2024-08-0900006;永康日报2024-08-0900007;22679892;永康日报2024-08-0900008;永康日报2024-08-0900009 2 2024年08月09日 星期五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