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领航优服务 共建共享促发展
江南街道唱响惠民共富“红歌”
![]() |
![]() |
![]() |
![]() |
![]() |
![]() |
党建领航优服务 共建共享促发展
江南街道唱响惠民共富“红歌”
做好党建工作,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石,是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发展的关键。江南街道以红色阵地建设为“着力点”、以百镇共建为“驱动力”、以组织生活为“黏合剂”,深化拓展基层党建,凝聚发展合力,在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服务群众上主动作为、善于作为,谱写了一首新时代下惠民共富的“红歌”。
依托红色阵地这个“着力点”
“平台+服务”打造未来社区生活
6月26日,家住龙域天城的市民池笑华带着孩子,来到位于江南街道金胜社区柳岸晓风综合体的市党群服务中心接种疫苗。
“这里离家里近,过来真的很方便。”池笑华说,听说江南街道卫生院因为城市更新要搬离之后,她还发愁以后就医会不方便,没想到离家不远处的市党群服务中心就能看病、买药、接种疫苗,平时还有健康知识科普,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安全、优质的卫生服务。
市党群服务中心内有一个智慧健康站,共享江南街道卫生院的医疗资源。在这里,“党建”和“医疗”这两个看似关联度不大的词巧妙地结合一起,赋予了这个红色阵地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采取了‘1+N’的模式来开发红色阵地的潜力,让党组织通过红色阵地开展各类活动,为群众提供文化教育、健康服务、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提升党组织的群众工作水平。”江南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子顺说。
“1+N”的“1”指的是党群服务中心,“N”则是里面多样化的功能。据介绍,作为市级党群服务中心,柳岸晓风综合体结合未来社区运行,采取了合伙人运营的模式,不断丰富自身功能服务。
走进这个红色阵地,能够发现“阅读”“亲子”“众创”“健身”“社科”“慈善”“学习”“文化”“老年”等丰富的元素。
家长们可以带着孩子到这里玩耍、阅读,在舒适的环境中享受亲子时光,在书籍、科普视频和科学实验中陪伴成长;青年们可以在这里共享众创空间,获得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老年食堂为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同时这里也是社区学校,老年学员们能够在崭新舒适的教室里学习书法、唱歌、舞蹈、绘画等课程。这里还有开放式书吧、杏林中医阁、茶艺室,以及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和慈善基地、展现陈亮文化和胡公精神的五峰文学区域等。
可以说,这个红色阵地覆盖了全年龄段、各领域的多样化需求,做到了“幼有善育 老有颐养 弱有众扶 民有所乐”,让“党建红”成为了未来幸福生活的底色。
开放式书吧
金胜社区端午节亲子活动
深挖百镇共建这个“驱动力”
“文化+项目”搭建共同富裕桥梁
在第十六届永祥竹笋节上,江南街道“百镇共建强基”单位武义县柳城畲族镇带来了畲族婚嫁表演,民俗风格浓厚的表演收获了众多的叫好声。在山门头村夏季“村晚”上,情景歌舞《阿哥阿妹畲乡情》让人眼前一亮。
“通过文艺表演的形式,加深不同民族群众的了解和认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彰显了统一战线和谐共生的精神。”江南街道党工委委员吕巍巍说。
2022年5月,江南街道与柳城畲族镇因“百镇共建强基”行动而结缘。两年多来,两地不断加强交流、深化合作,在产业联动、干部共育、惠民服务、治理共促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达成8个大项30个小项共建协议,建立共富基金70万元,举办活动50余场。
除了“文化走亲”,两地还互访互学党建工作法、联组走户制度等基层党建工作经验,常态化开展“百镇共建、服务山区”专场义诊活动,同时推进教育共同体建设,通过“互联网+教育”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与此同时,多个合作项目的开展,不断加深双方的共建共富。
今年年初,江南街道和柳城畲族镇共同打造的“点豆成金”共富产业项目门店,在溪心菜场正式开业,搭建了两地豆制品及特色农副产品产销平台,推动村民增收。通过江南街道电商资源、师资力量以及场地资源,柳城畲族镇开设了4个乡村“共享直播间”,在江南街道开设了2家柳城农特产品专营店,形成线上、线下集中推广的助农销售模式。自共建以来,两地联手帮助农户、专业合作社销售宣莲、咸菜、艾糕等特色农产品4.5万多公斤,销售额超300万元。
在不久前举行的柳城畲族镇宣平小吃街开街仪式上,双方签订了《百镇共建农文旅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柳城畲族镇镇农文旅项目为核心,以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助力农文旅融合发展为目标,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可持续的战略合作,持续拓展百镇共建成果。
江南街道将充分结合柳城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积极为柳城的农文旅产品进行市场推广和客源引流,将农产品、民宿农家乐、文化娱乐和景区相关产品纳入街道承接的各类疗休养组团、户外拓展活动、项目招引中,并提供经费支持,着力构建起“优势互补、长期合作、实现共赢”的结对共建新格局。
畲族婚嫁表演
“点豆成金”共富产业项目
用好组织生活这个“黏合剂”
“管理+关怀”培育流动红色队伍
6月27日,我市“‘新’心相伴 永葆安康”服务活动在市党群服务中心启动。快递员、外卖骑手、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代表,以及“红色驿站”爱心商家代表、党员志愿者代表以及两新党组织志愿服务代表参加活动。
启动仪式上,首批“红色驿站”暖新点位分布图发布,为“红色驿站”爱心商家代表授牌,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代表发放礼包。
同时,志愿服务集市提供了法律咨询、社保咨询、反诈宣传、健康义诊、心理咨询、岗位招聘、小候鸟托管报名、理发等服务。
在紧跟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不断加强两新党组织服务能力的同时,江南街道从抓好组织生活入手,培育好流动党员队伍。
自年初揭榜流动党员“暖蜂管育”专项行动以来,江南街道持续优化和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综合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色驿站”、建筑工地临时党支部、“暖蜂管育”等载体,着力解决流动党员组织难、学习难、服务难等问题。
为了让流动党员流有“阵地”,江南街道整合各社区党群服务资源,根据流动党员的分布和特点,升格社区党委,下辖流动党支部;成立小区、红色工地党组织,统筹建好“红色驿站”,安排专人值班,全天候向周边党员群众开放,并在驿站内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站,方便流动党员报到。驿站内还配备饮水机、雨具、充电器、药品等,供流动党员、户外劳动者、新业态群体等取暖纳凉、喝水热饭、充电歇脚,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为了让流动党员学有“组织”,江南街道建好流动党员信息库,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流向和联系方式,并要求流动党员到所在的党支部报到,参加党支部学习,接受党员管理。其中,南龙小微园成立小微园党群服务中心,纳管流动党员17名,开展“同生活,同学习、同教育、同服务”等同质化管理,在企业生产一线发挥先锋作用。
为了让流动党员干有“实效”,江南街道通过“业主请上座”、圆桌议事会等载体,提升流动党员对社区的归属感和对党员身份的认同感;搭建多元共建的服务平台,吸引团市委、市交通局、市邮管局等部门入驻,依托市党群服务中心,开办“暖蜂夜校”,引导流动党员积极参与居家养老、法律宣传等志愿服务。目前,金胜社区有流动党员33名,全部流转到相应的小区,通过“业主请上座”等载体,参与邻里互助小组,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成为强化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
融媒记者 何悦
“‘新’心相伴 永葆安康”服务活动
暖心红色市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