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居民身边第一道安全“防火墙”
我市稳步推进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
筑牢居民身边第一道安全“防火墙”
我市稳步推进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
除险保安进行时
本报讯(融媒记者 胡美樱子) 6月18日,记者从市应急管理局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将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作为构筑“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的重要支撑,不断迭代优化站队建设运行机制,推动基层应急消防力量深度融合、扁平管理、高效联动。截至目前,我市已单设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14个,实现全覆盖,为居民筑牢第一道安全“防火墙”。
根据应急消防管理站点多面广、距离近、情况熟、反应快的优势特点,我市探索构建了“1+3+N”布局,即一个应急消防领导小组统筹部署,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和自然灾害防治条线工作三线管理,工贸企业、城市燃气、工程建设、危旧房等多个领域齐抓共管,将应急消防管理职能全面嵌入基层网格,一举破解了应急消防条线工作多点落实、末梢单元缺少力量储备问题,夯实了基层应急管理和消防工作基础。
基层应急消防管理工作面广量大、点多线长,基层监管统筹整合联动存在短板。为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我市积极推进站队一体建设。应急消防站站长或副站长兼任专职消防队队长或指导员,统筹专职消防队联动联勤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巡察、自然灾害防治等工作。镇(街道)专职消防队实行“三班两运转”模式,确保执勤、训练各项制度执行到位。同时,围绕“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开展救援培训、消防演练,积极加强灭火技战术训练。4月以来,我市组织开展104名应消站辅助人员首轮岗前培训考核和135名专职消防队队员首轮跟班轮训。5月底,应急消防管理站辅助人员岗前考核通过率100%。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消防治理水平,推进城乡消防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我市对应急消防管理站站 点建设进行提质升级,规范配置办公室、询问室、值班室和应急物资装备库等“五室一库”功能区,以盘活闲置资源、新建和改造、扩建、租赁等方式建设营房,加强办公设备、信息化设备、执法装备配备,按需储备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建设避灾安置场所,提高备战救灾能力。截至目前,全市装备无人机24架,配备卫星电话、对讲机等应急通信设备200余部,储备帐篷、应急生活包等避灾安置物资3000余件(套)。此外,市应急管理局结合森林消防宣传日、全国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专题教育,组织逃生演练。今年以来,全市开展逃生演练933次,开展应知应会培训10多万人次,营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安全氛围。
“今年省政府将‘实现全省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全覆盖’列入民生实事,我市承担提质升级应急消防管理站14个、消防队8个的任务,目前相关工作已完成或正有序推进中。”市应急管理局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完善应急消防管理站指挥和协调机制,统筹村级志愿消防队和应急突击队力量,利用物联网、大数据提高对应急事件的预测和预警能力,提升基层消防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