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融媒·后窗

永报一不小心押了真题

吕珅珅:让“理性质疑”激活
人生态度

  永报一不小心押了真题

  吕珅珅:让“理性质疑”激活

  人生态度

  6月10日,2024年全国高考落幕。语文,作为高考的首科,考试结束的一刹那,作文的试题总能被人津津乐道。

  今年新课标I卷,作文围绕“互联网的普及”和热词“AI”,考验考生在信息化、数字化内容的积累。殊不知,就在高考的前一天6月6日,《永康日报》曾刊登了整版关于“AI”的报道,题目为《AI成为跨境电商运营利器 外贸行业迎来“智能化”新风潮》,被网友打趣“一不小心押中了真题”“记者同志旷考,今年无缘录取”……

  高考作文是不是真能押?阅读是不是真能带来“好运”?6月12日,记者来到永康二中,与该校语文教研组长吕珅珅就“阅读”“思考”“探索”,进行了交流。

  “一般而言,在考试前,我们会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和各地市模拟卷猜测命题方向;但如果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善于思考,保持‘理性质疑’,这往往会有优势。相比较而言,前者更像临时磨枪,后者则是日积月累。”吕珅珅说。

  吕珅珅介绍,本次新课标I卷的作文,材料共有两句话,前一句提供时代背景与写作背景,指出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带来的便捷性。后一句抛出问题,给出本题的两个关键词——“答案”与“问题”,并引发考生的联想与思考。显然,该作文试题的关键词是“答案与问题”。

  这样的话题极具思辨色彩,使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可以回答“少了”,因为很多问题包括疑难被轻松解决,生产方式改进,工作效率提高,人力资源节省,生活富足舒适,足不出户连天下,各类疑难问题一点通……考生也可以回答“多了”,AI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开启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更多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愈发不满足,由此带来的“问题”必然越来越多。

  “随着互联网普及和人工智能应用,答案变得触手可及,但问题并未减少。”吕珅珅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她说,互联网助力求知,但思考和探索仍不可或缺。问题本质需深究,多样性和复杂性需关注。信息时代,应保持对问题的敏锐感知和探索精神,追寻问题真谛。

  作为一名从事教育事业20多年的语文老师,除了课程教学,吕珅珅还热衷于阅读。她的家中,也是将一个偌大的书柜设计为墙,上面摆放已经阅读过的各类书籍,譬如耳熟能详的《中国简史》等。长年累月的边阅读边思考,她收获了“批判性阅读”“批判性写作”等人生感悟。

  “信息化时代,我们获取信息真的是太方便。只有通过‘批判性阅读’,才能对信息大浪淘沙、去伪存真,汲取真正有效的信息和知识。进行‘批判性阅读’,需要激活读者的全部经验。以读者为中心,用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工作经验等作为参照体系,对阅读文本进行合理评价,形成自己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吕珅珅说,“为了实现‘批判性阅读’,这也倒逼着我们要去探索、收获日常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工作经验。毕竟,人的知识也一直在更新迭代,因为人生本就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

  融媒记者 程明星

  吕珅珅正在阅读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融媒·后窗 00006 永报一不小心押了真题 2024-06-18 永康日报2024-06-1800010;永康日报2024-06-1800013;永康日报2024-06-1800006;永康日报2024-06-1800008 2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