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时政·要闻

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象珠镇举办文化游园会活动

  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象珠镇举办文化游园会活动

  本报讯(融媒记者 王佳敏 胡美樱子) 6月8日,象珠镇民政服务站、民宗所、文化站联合举办文化游园会活动。象珠小学及当地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共40余人参加活动。

  活动从象珠老街街口开始,小朋友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途经大雅堂,穿过乡贤名人馆,最后来到奇三公祠。

  象珠老街全长约1000米,是我市现存最长的老街。老街两侧多为明清建筑,包括粮仓、古民居、宗祠等。自入选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后,象珠镇陆续投入大批资金用于老街的保护和开发,老街魅力渐增、风华再现。

  活动现场,小朋友们穿梭在老店铺、古民居、宗祠之间,探寻象珠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感受古镇的别样魅力。

  大雅堂是明朝重臣王世德的故居。王世德少年时代就怀有“温饱不求,忧乐同民”之志,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云南巡抚。“从文人治邑到带兵安邦,王世德文治武功样样出彩,用一生践行‘大雅’理念。”听着志愿者的讲解,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仔细记录。“我们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一边聆听有趣的历史故事,非常有意思。”壮族学生李思语说。

  乡贤名人馆由20世纪70年代建造的碾米厂改造而成,展示了象珠镇自宋代以来的先贤名人与英雄烈士。“象珠镇共有在册乡贤近600名,他们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乡贤投资的1000万元以上共富项目有12个。”该馆工作人员为小朋友们讲述了乡贤的事迹,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心中顿生敬慕之情。“乡贤们不愧是村民的骄傲,为家乡作出了巨大贡献,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生蒋沐辰说。

  走进奇三公祠,就像走进了一座精致的木雕宝库。无论是雀替、牛腿,还是花窗、门楣,都精雕细琢;从飞禽走兽、山林野趣到吉祥文字、八卦门神,样样栩栩如生。小朋友们细细观赏,不时发出赞叹。“公祠里的许多‘奇珍异宝’,有的外形独特,有的花纹精致,我想把它们都记录下来。”学生黄梦熙说。

  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还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激发了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有力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时政·要闻 00002 象珠镇举办文化游园会活动 2024-06-12 永康日报2024-06-1200014;永康日报2024-06-1200015 2 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