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向秋山拾红叶 姓名那许世人知
每向秋山拾红叶 姓名那许世人知
□章竟成
第三篇
2015年9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2018年后改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了《章氏家训》,此家训由五代十国时太傅公章仔钧(868年—941年)所作,迄今有1000多年历史。章氏家训共196字,核心内容是耕读和勤俭,核心思想在于教育子孙后代知书达礼,修身立命,遵守规矩,为家族争光。
“天下无二章,祖根在浦城”。浦城是近1100年来章氏桑梓之地。据《宋史·章得象传》载,“高祖仔钧,事闽为建州刺史,遂家浦城”,而宋文学家叶梦得(1077年—1148年)在《石林燕语》中说仔钧有“十五子”,其后苗裔遍天下。宋状元、侍御史王十朋(1112年—1171年)也说:“太傅仔钧公一十五子、六十八孙,皆显爵于朝,至元孙文简公得象、申国公惇,遂为天下右族也。”永康章氏自仔钧公第三子仁燧之孙、长溪令章剪迁居李溪开始,然后开枝散叶,瓜瓞绵绵。章剪为永康章氏始祖。宋朝时期,永康章氏家族出了一位名臣——章服。
章服(1106年—1173年),字德文,永康李溪人。绍兴二年(1132年)登张九成榜进士,初授官青田县主簿,升丽水县丞,再升御前军器所干办公事,后迁左承直郎、奉议郎、朝请郎等,出任两浙提举市舶公事,出知建州、鄂州,升两浙西路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再升左朝奉大夫、左朝散大夫、尚书吏部员外郎兼皇子直讲,升吏部郎中,再迁侍御史,最后迁吏部侍郎。
章服为章剪第七代孙,自幼天赋聪颖,承受家学祖训,穷研九经诸史,一生仁义忠孝、正气刚直,陈亮称之为“金玉人也”。
纵观章服人生经历以及他的官宦生涯,不难看出《章氏家训》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除修身立命之外,家训中的两点在章服身上体现得尤其充分:一是尽本务实;二是休专公共之利。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求真务实,不谋私利。
陈亮与章服的“晚年之交”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章服年长陈亮37岁,非常赏识陈亮的才华,陈亮则非常敬重章服的为人。陈亮在《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状》中就清楚地记载了章服在任上的几个故事,不妨重述给大家。
哪怕丢了乌纱
也要为民请命
绍兴二年(1132年),章服考中进士,开始走上仕途。朝廷授他为青田县主簿,职掌文书,同时分管赋税钱粮。按宋时《两税法》,地方赋税是分“上中下”三档征收的。青田地处括苍山区,穷山恶水,山多地少,地瘠民贫,民生艰难。然而处州知州无视实情,通告所属各县一律要按“上限”征收。章服深知百姓疾苦,以“民力不能办,且法不可为”为由提出不同意见。知州大怒,决不允许。章服一心为民,坚持己见,并说:“假如按上限征收,那我做不到,只能提出辞职。”辞职报告竟然不被批准,后来还是准予章服的“下限”方案收取上缴,青田百姓无不感恩戴德,称章服是体恤民情的父母官。上级听闻这一事迹后,竟给予章服嘉奖。
青田任满,朝廷又提拔章服为左从政郎,授处州丽水县丞。章服在丽水同样坚持民本思想,坚持尽本务实,实实在在为民办实事,为民申冤。他不久又升任御前军器所干办公事兼川陕宣谕使司书写机宜文字。因章服有实绩,所以不断被提拔重用。章服任朝散郎时,魏良臣是朝里重臣,当时魏良臣因某事怪罪乡里人,章服为之鸣不平,致使魏良臣不堪接受。然而章服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最终使魏良臣心悦诚服。魏良臣终究是个贤臣,由此认为章服敢为民直言,人品可嘉。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死,魏良臣任参知政事,上奏推荐章服出任两浙提举市舶公事。
不谋私利为民谋
忠于职守为事谋
正因为章服坚守正道,品行端正,朝廷才放心授予章服大家所公认的 “肥差”。市舶司是职掌检查出入海港的船舶,征收商税,收购政府专卖品和管理外商等的衙门,按当时的一般规定,除领取正常的薪俸外,还可领取高额补贴,但章服牢记“休专公共之利”的祖训,自己分文不取,以作表率,同时也规定不许下属官员有分外之求。因为这件事,章服的清廉名声著于整个朝野。
在出知建州时,章服到任后就遇到一件棘手的事,建州驻军的军饷军粮久欠未发,军情汹汹欲乱。当时建州府库仅存公帑不足三万钱,不能应对。章服安抚军士们说:“你们先各自归营,容我一个月后分次发放所有的欠饷。”章服通过清理钱库,收缴被豪强奸胥所占的钱财,建立税收制度,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待一个月后全部兑发了所欠的军粮军饷,稳定了军心,安定了社会。紧接着,章服以“省教条”“禁科索”“轻徭薄赋”“政平刑简”施之,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与吏民相与安于法守,不铺张浪费,不事奢华,从而使得军需充足,民安其业。离任建州时,百姓因感激他的恩德,夹道相送,依依难舍。
出任鄂州知府时,因为鄂州地处长江中游水陆要冲,地理形势险要。上游又有敌军扼守,朝廷派禁军守卫,禁军一日或需船千艘,或需马五千匹。章服深知难办,但他除了对少数筹措难度极大的资金奏请朝廷支持外,其余全部设法办到,决不滞难军需。当时,朝廷置抗金大事不问已许多年,边境百姓已不识兵革,人口迁移变动频繁,鄂州当地已很少有原籍住民。对此,章服就千方百计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民生,让百姓安居乐业,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当年全鄂州所收秋赋才五千斛,上供需万斛,其他需上缴的物资则为数更多。章服经仔细察访调研,认为唯有酒税收入可以赢利,遂令僚属立即征办。果然酒税一项增收,就完成了全部上缴任务。大家都认为不可能办到的事情,章服却办到了,大家都称章服是“神人”。任满后,鄂州士民纷纷向上级请求“公实爱我,愿从朝廷别借公一岁”。
鄂州任满,章服升任两浙西路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先是漕司借去常平钱两万万缗,已历时数年未有归还,原常平官员也从未过问此事。章服发现此事后,感叹地说:“此非法意也,民不知赖矣!”常平钱是赈灾救饥的救命钱,依照当时的规定是不准出借的。章服立即发文督促漕司归还常平钱,好巧不巧,户部又派员向常平再借三万万缗,可见章服前任管理之乱,章服当即加以拒绝。出面借钱的官员认为章服不给他面子,出言不逊。章服就当面怼了他:“此圣旨耶?常平,民命也!犹当以法奏覆。不然,奴何敢尔!”户部也明知此事违法不可为,才不得不止。
耿介忠言议国是
忠贞爱国谋中兴
章服后来调到朝里,提拔和转任多个重要岗位,又升迁侍御史。侍御史是皇帝的近臣,章服经常有上书孝宗皇帝的机会,于是有一次上书:“祖宗之大仇未报,中原之故地未复,尝胆之志可少忘乎?欢好常败于变诈,师旅或兴于无名,歃血之好可久恃乎?至于淮堧疮痍,江浙饥馑,邦财未裕,军政久隳,士风坏于奔竞,朝纲挠于私曲。此皆当今急务,不宜以偃兵而置度外也。”(陈亮《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状》)由此可见,章服是当时南宋朝臣中为数不多的主战派之一,这一思想直接影响了他的同乡老弟陈亮。
当时朝廷曾下令两浙、江东两地造田一万亩,上缴朝廷租米三千石,强行摊浱“度牒”“关子”一类。章服认为“事类科敛”,于国于民都不利。朝廷又以“经用不足”为由,想把郡县的职田收为国有。章服认为此举收入甚微,“所得不足以当大农一日之数”,这样既搞乱上下关系,又坏了朝廷制度。
又有池州知州“以竹生穗实为瑞竹”,描绘图形带了竹生穗实向朝廷进献,妄说当地饥民以此当作粮食来充饥。章服当即揭穿,“竹生实,则林必枯,是妖也。以妖为瑞,是罔上也。”指出池州知州欺下瞒上,不顾百姓死活,竟敢用反常之物呈献朝廷,这种行径绝对不能助长。
章服忠于职守,还上书弹劾同僚:给事中王时升“似朴实诈”,足以欺世乱俗;右奉直大夫谢铎,曾投靠伪楚做过官,不能信任重用。以上直言均被孝宗采纳,忠实履行了御史谏官职责。
有道是“伴君如伴虎”,章服曾一再上书弹劾当时的宰相虞允文,奏准后,宰相位置空缺,章服满以为忠心耿耿、时任参知政事的钱端礼会旦夕拜相。殊不知,孝宗又听信谗言,钱端礼首辅之议也随之而废。不久,朝廷把章服从侍御史迁为吏部侍郎。章服认为公道不存,请辞不受,惹得孝宗大怒,以章服“辞免不逊”为由,降旨谪贬福建汀州。
乾道二年(1166年),章服已是花甲之年,被谪贬汀州,有如瀑布坠崖。虽然从仕途巅峰跌入了谷地,但他却又开启人生的另一条通道。
章服谪居后,深居简出,杜门谢客,以读书著述为要务,淡泊明志,常诵古诗“每向秋山拾红叶,姓名那许世人知”,以表达自己志向,寄托为国为民的情怀。他居汀7年,往事概不挂齿,要事有三:一是读书著述;二是训子课孙;三是以不得回乡行孝为恨。章服平生著作颇丰,有《易解》《论语解》《孟子解》若干卷。
章服严守家规,治家有方,对于子孙总是循循善诱,言传身教,以至一家五代直系中,在南宋一朝就有10人身登龙门,且不乏重臣名宦。乾道七年(1172年),传朝廷旨意可自便返乡省亲,章服则归拜先人于垄墓下,与家人团聚时,对妻子郑氏说:“今死无恨矣。”乾道八年(1172年),他被召回京师,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祠禄官,闲职)。乾道九年(1173年)闰正月初二病卒于家,享年68岁。
原典
1.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防家两字,曰盗与奸;败家两字,曰嫖与赌;亡家两字,曰暴与凶。
2.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忿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吃紧在尽本求实,切要在潜消未形。
3.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产业不患贫而患喜张,门户不患衰而患无志,交游不患寡而患从邪。
4.不肖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中无一段道理。心昏如醉,体懈如瘫,意纵如狂,行卑如丐。败祖宗之成业,辱父母之家声;乡党为之羞,妻妾为之泣 。岂可入我祠而葬我茔乎?
5.戒石具左,朝夕诵思。
(摘自章仔钧《章氏家训》)
下里溪南城门谪仙门
下里溪北城门务观门
章氏宗祠“全城世家”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