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读者,我们在努力奋进的路上
——全媒体创新创优培训侧记
![]() |
![]() |
因为读者,我们在努力奋进的路上
——全媒体创新创优培训侧记
“亲爱的读者,我们去培训啦!”4月24日下午,一辆满载宣传线同事的大巴从市融媒体中心出发前往浙江传媒学院,开启为期两天的全媒体创新创优培训学习。
恰巧的是,此前一天,我市举行了市委党校开学典礼暨主体班次集中开班仪式,正式发布全年度教育培训学习计划。近年来,民营企业、相关部门组团外出学习考察的新闻屡见不鲜。当下的永康,学习氛围之浓厚由此可见一斑。
身处学习型社会,不断学习提升已是各行各业的共识。那么,市融媒体中心宣传线此行收获如何?接触省级高校资源和媒体资源后,同事们又有哪些感触呢?走,一起去课堂,记者带你沉浸式感受一番。
培训现场
实践为基 新闻业务知识更进一步
此次全媒体创新创优培训共分为两期,宣传线的同事们根据自身工作合理安排、错峰学习。集中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天,但我们一拿到课程安排表,看到满满当当的课程就感觉非常全面。
《全媒体新闻评论创优》《新媒体作品创新创优》《新媒体创优案例分享》《短视频剪辑实战技能》《广播电视新闻融媒创优》……两天时间内,集中培训的内容就达到5项。出行前,不少同事感慨:“要重返校园开启学生生涯了。”这样的心理预设其实是喜忧参半的。
举行过简单的开班仪式后,我们开始了第一节课程的正式学习,讲课的是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日报编辑部执行总编辑张锋。他从找选题、起标题、写文章等方面展开,向大家介绍了自己从事全媒体新闻评论的工作经验和心得。
新闻评论如何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评论观点如何做到深挖问题背后的“问题”?怎么样让观点更夺人眼球?怎么创新表达获得直抵人心的穿透力……讲台上,张锋不断抛出问题,并详细解答;教室里,同事们认真聆听,不时低头做笔记。
不觉间,上下课的铃声响了几遍,一晃2个多小时就过去了。老师讲得认真,学生听得投入,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亲身实践后对理论学习和经验提升的渴望。
“老师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分享,让有着类似经历的我们感同身受。”科班出身的同事许诺笑言,过去的学生时代,上课的认真程度比不上这次。他说:“工作以后会对这些业务知识更加敏感,除了从业经历外,老师所讲的很多内容也解答了当下工作中遇到的困惑。”
和许诺的感受一样,记者本人也有这样的直观感受。《新媒体作品创新创优》的授课人朱永祥教授原本来自新闻业务一线,拿过多个中国新闻奖,后转型进入高校。在他的讲课过程中,其曾作为新闻人的特点非常明显,而转战学术研究后,他的观点更是既有理论高度,又有现实基础。
如何看待如今自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如何看待短视频新闻的流量问题?什么样的作品才是真正经得起时代检验的好作品……这些问题实际上也是萦绕在宣传线同事们心中的问题,在这次的培训中与业界前辈们有了深入探讨和学习。
创新为魂 新闻创优能力更上一层
近年来,“转作风改文风”一直是新闻界的一个热点。文风体现作风、反映党风。如何将改文风真正落到实处一直是大家思考的问题。
“长话短说,提升‘亩产量’;论点集中,深挖‘一口井’;适度超前,释放‘智库力’……”在新闻评论观点输出方面,张峰分享了自己对观点进行“价值增量”的秘诀。其实,与其说是“价值增量”的秘诀,更像是成就精炼文章和深度思考的体现,是新闻领域扎实文风的体现,这也让不少采编一线的同事有了新的思考。
“听了老师的课以后,对文章篇幅的把握会更加有思考。”采访中心的记者胡莹璐在休息间隙与同事展开讨论,“有些题材写长了,确实会弱化关键信息,内容决定篇幅,越是好的内容越是要惜字如金。”
其实,此次培训带给同事们的思考远不止这些。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需要创新表达。近年来,市融媒体中心不断加深媒体融合的深度,打造全媒体作品,握紧党媒“金话筒”,在各个平台抢占舆论高地,创作了一大批扎根群众、反映时代的优秀作品。但与优秀的上级媒体相比,我们依然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此次培训,两位浙江广电集团老师的授课就给予大家很多启发。
“在我看来,新闻创优的过程就是交朋友的过程。”浙江卫视运营中心副召集人蔡景伟介绍,“要做出好的作品,我们就需要和创作者交朋友、和部门交朋友、和新技术交朋友……”
“好作品的背后就是不断地磨,从文稿内容到剪辑制作,每一步都要反复磨……”浙江广电集团融媒体中心融合编辑部的新媒体编辑杨晓帆说。
培训过程还穿插了许多优秀的获奖作品案例,老师们通过细致分析和点评,让大家对获奖作品有了更直观了解,也让“创优”这个伴随记者职业生涯的词语更加具象化地展现出来。
学中用,用中学。在如今这个新技术瞬息万变的时代,不断学习无疑是创新创优最好的方式。两天的培训很快结束了,很多同事却直言“后劲”很大。
认真听讲
■记者手记
登高才能望远
厚积方能薄发
出行前,记者做完手头的工作,带着一丝“惬意”的心情前往杭州培训。相对于日复一日的工作,外出学习似乎是一件更有新鲜感的事情。况且能回到朝气蓬勃的校园,大家都不免期待。
满满当当的课程让大家都有点措手不及,甚至感慨强度超过上班!即便如此,记者依旧没有听见丝毫有关抱怨的话,更多的是感慨“收获满满”。有的同事记下了十几页笔记、有的同事拉住老师讨论、还有的同事在培训中就酝酿好接下去的创优题材……可见,宣传线的同事们对知识收获之渴望、业务提升之渴望。同时,此次“校地合作”集中研学效果也有所展现。
登高才能望远,厚积方能薄发。至此,全媒体创新创优培训已经结束,但大伙对业务能力提升、创新创优知识的储备却不会就此结束。
接下来,融媒采编队伍将继续以笃行实干、创新创优的姿态,脚沾泥土、笔染露珠,为广大市民朋友送上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亲爱的读者,因为你们,我们一直在路上。
融媒记者 胡锦
今天我亮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