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时政·专版

千灯万福辞旧岁 火树银花闹新春

2024年芝英古城元宵节文旅活动回顾

  千灯万福辞旧岁 火树银花闹新春

  2024年芝英古城元宵节文旅活动回顾

  花团锦簇长春夜,火树银花不夜天。2月20日至26日,芝英镇举办“千灯万福 古韵缙州”2024年元宵文旅活动,与广大市民共庆元宵佳节。活动期间,一盏盏精致的花灯高高挂起,犹如繁星点缀于古城大街小巷,烘托出热闹喜庆的氛围,二十几条板凳龙和布龙走街串巷,祈祷今年风调雨顺、群众平安喜乐。另外,还有赏戏曲、非遗文旅集市、猜灯谜玩投壶等一系列的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展现芝英镇新时代人民群众自信自强、团结有为的昂扬面貌。

  观绝美龙灯 许美好祝福

  赏灯

  2月22日,芝英镇“千灯万福 古韵缙州”2024年元宵文旅活动在饱含美好寓意的迎“七岁灯”活动中拉开了序幕。

  “七岁灯”并不复杂,一根青竹上缀着7只造型古朴的火红灯笼,举起来的时候,红色掩映于翠色之间,色彩明艳,营造出浓浓的民俗氛围感。除了青竹红灯笼的“标配”之外,还有不少村民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把小灯笼、气球、彩带、鲜花、“元宝”等寓意平安吉祥的物品装饰在“七岁灯”上,打造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作品。

  当天下午,芝英四村村民应嘉文和家人们一齐装饰“七岁灯”。“在这根竹子上,我装了很多红色的小灯笼,非常惹人喜欢。希望在新的一年能适应新环境,学习进步。”应嘉文说。

  “七岁是人生新的阶段。我想借这次活动给孩子仪式感,一起去祈福,希望孩子在新的一年健康快乐地成长。”应嘉文母亲吴婷婷说。

  “七岁灯”的组合不是随意为之。青竹具有坚韧的品质,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顽强生长,鼓励人们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保持坚韧的态度,同时它的成长过程又十分迅速,鼓励人们不断努力,追求自身的成长和进步;红灯笼一直都是喜庆与吉祥的象征,被赋予了祈福的美好愿望;七岁的孩子们将进入一个新的人生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

  芝英镇在元宵佳节举办迎“七岁灯”活动,饱含着对孩子们的殷切期盼和祝福,希望他们能够拥有坚韧、上进的品质,学业顺利、茁壮成长。

  当天,270座“七岁灯”于下午4时从芝英镇政府正式出灯,1890只红灯笼在芝英千年古城中游走,最后于老市基半面街集合,汇聚成跳跃着的红色星光。

  尽管天气不晴朗,但阻挡不了迎灯村民的热情和观灯游客的兴趣,半面街上站满了人,热热闹闹的烟火气伴随着喧嚣的人群,点燃千年古城的活力。游客胡素贞特意提着龙灯来看“七岁灯”。她说:“这里的‘七岁灯’很漂亮,祝自己和家人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东阳游客蒋女士则是从朋友那里听到了消息特意赶过来:“我们那边都是板凳龙,这里的样式确实新颖,很好看,而且现场也十分热闹。”

  “迎龙灯是我们的传统习俗,我们会连着迎五天,风雨无阻,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平安顺遂。”芝英五村村民骆可巧说。

  元宵活动期间,各村精心制作的龙灯也在古城中巡游后进入老市基,扛着长龙的村民们时而缓步绕行,时而跑动追逐,龙灯也随之或蜿蜒盘踞或飞腾跳跃,掀起一轮又一轮的观赏高潮,不断激发现场的热闹氛围。

  2月24日,芝英镇“七岁灯”、芝英七村龙灯和芝英五村龙灯上演了一场精彩的“三龙相会”表演,老市基里“一龙未停”“一龙又起”,脚步不歇,精彩不断,让群众大饱眼福的同时也彰显了党委政府引领各村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芝英铁军精神。

  与此同时,老戏台上帷幕拉开,婺剧演员们身着各色戏服闪亮登场,献上一出出好戏。

  小朋友迎“七岁灯”

  场面壮观的迎灯现场

  婺剧表演

  逛非遗文旅市集 品传统民俗韵味

  2月25日,“芝英·缙州古城”非遗文旅市集开市。此次市集为期一天,精选了20余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分别在芝英一村仕濂公祠、芝英六村小镇客厅旁、芝英八村前明堂和芝英七村思文公祠进行展示,为游客朋友们带来一场可逛、可赏、可尝的非遗盛宴。

  在仕濂公祠里,一群人围着剪纸的摊位看个不停。摊位上,“红双喜”“福”“招财进宝”等样式的剪纸作品,整体布局疏密有致,既有动的活力,又有静的和谐,充分展现了剪纸艺术的高超技艺和丰富内涵。这些剪纸作品出自金华市级剪纸传承人黄淑珍之手,跃然纸上的精美手工吸引了众多目光。同样,在仕濂公祠里的还有火腿、芝英小麦饼等特色美食,以及香囊、面塑、根雕、钉秤、铜艺、锡雕等传统技艺的展示。

  “以前上方岩时,总是能在景区内看到方岩纸花,那时候很喜欢,看到就会买,可惜这几年山上都没有了。”前明堂里,游客应女士手里拿着一簇栩栩如生的方岩纸花爱不释手,花团锦簇的方岩纸花作品唤起了她多年的回忆。前明堂里还有织带、金银编、箍桶、酱豆腐、棕编、竹编等传统手工艺的摊位,色泽丰富的织带、小巧精致的金银编作品,妙趣横生的棕编艺术品和古朴传统的竹编篮子都十分吸睛。

  “这里都是一些传统手工艺的展现,带小孩子来看看蛮有意思的,像蓑衣、竹编火笼、草鞋、布鞋还有土陶,都是他现在日常生活里看不到的东西了,让他长长见识。”游客吴献生带着自己10岁的儿子来到思文公祠“赶集”,一边看,一边介绍这些物品在以前生活里的用处是什么,借着传统物品讲述自己童年的故事。

  与旧时的实用性不同,如今这些传统手工艺产品被赋予了更多的教育意义,是呈现过去生活的一个载体。因此,传统手工艺产品在外形制作上也都十分精致美观,可以用于装饰和收藏。

  据了解,去年,芝英镇以“非遗+”为核心,打造非遗手工艺一条街,第一期签约8户,落地“非遗大师工作室”6家,引入非遗手工艺传承大师5人,同时着力打造集文化体验、旅游观光和商品展销于一体的文化市集,实现“破圈式”生长,被评为浙江省第二批重点培育文旅市集。

  未来,芝英镇将加速项目建设、丰满古城活动,深挖传统文化、打造品牌活动,以多元业态和活动为载体,集聚人气,打造更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芝英特色文化品牌。

  传统手工艺品吸引游客眼球

  游客在了解织带工艺

  融媒记者 何悦 曹润鑫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时政·专版 00004 千灯万福辞旧岁 火树银花闹新春 2024-02-28 永康日报2024-02-2800007;永康日报2024-02-2800008;永康日报2024-02-2800009;21738893;永康日报2024-02-2800011;永康日报2024-02-2800010;21738889;永康日报2024-02-2800016;21738894;永康日报2024-02-2800020;21738895;永康日报2024-02-2800012;永康日报2024-02-2800013;永康日报2024-02-2800014;21738602;永康日报2024-02-2800015;21738597;永康日报2024-02-2800017;永康日报2024-02-2800018;永康日报2024-02-2800019 2 2024年02月28日 星期三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