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文化·西津

一条小巷就是一座艺术展览馆

3月7日前约你参观杜剑诗歌摄影作品展

  一条小巷就是一座艺术展览馆

  3月7日前约你参观杜剑诗歌摄影作品展

  部分展出作品

  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漫步在田庐小巷,两边的斑驳老墙上布满了一幅又一幅诗歌摄影作品。日前,杜剑诗歌摄影作品展《写给村庄的诗》在武义县履坦镇坛头村田庐文创园启幕。展览至3月7日结束。

  开幕式上,杜剑诗歌作品朗诵、民谣音乐表演等节目精彩亮相。来自北京、上海和省内的百余名业内人士参加了开幕式。

  展览由“二十四节气里的村庄”“田庐寻梦”“时光封存者”三个篇章组成,共展出杜剑近年来创作的80幅诗歌摄影作品,展现了艺术家试图穿透轮回、理想、现实的表层,抵达真相的创作理念。

  作品在小巷展出,充满了浪漫和诗意。田庐小巷摇身一变成了一座“艺术展览馆”。一张张充满诗意的照片,仿佛串起了所有关于乡村的光影记忆。作品中的二十四节气静静地和土墙融为一体,落在作品上的风霜雨雪也成了作品的一部分。这些作品在古巷中完成了冬和春的交替,将在不同的村庄去完成四季的轮回。

  “此心安处是吾乡”。乡土,是每一个中国人失意潦倒的后盾,也构成了中国人之间独有的沉甸甸的连接。杜剑的《写给村庄的诗》诗歌摄影作品基于“吾乡”的个人情结,以“村庄”为核心,将“村庄”的根源性情感转化成一种普遍的人生经验,从影像和文学两个维度重构了人们对村庄和乡土的记忆,表达“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浓厚情结。他引入了一种特殊的个人化的时间秩序,这种秩序在摄影和诗歌表达的交织显影中不断深化,从而使思乡情结愈发挥之不去,成为当今文学和影像语言在创作上相互激发的一种有效例证。

  正是影像和文学的双重张力,让“村庄”成为新的影像现实。在这种现实里,我们能感受到当代与传统文化的相互突破和退让,当代与传统精神的坚守和创新。加重了我们对命运、生活、时代的内在感知与理解,从文化内核上助力乡村从凋零到振兴。

  在市陈亮文化研究会会长章锦水看来,这次诗歌摄影作品展令人耳目一新。他说:“摄影家杜剑,像哲学家一样去思考,诗人一样去表达,画家一样去创作。田庐小巷里的诗影展览是他对古朴村庄的致敬。诗为影诠释,影为诗佐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据悉,本次展览由武义县文联指导,武义县摄影家协会、永康市摄影家协会主办,武义县作家协会、武义县朗诵协会、坛头田庐文创园协办,武义县履坦镇人民政府承办。

  融媒记者 王佳涵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文化·西津 00005 一条小巷就是一座艺术展览馆 2024-02-22 永康日报2024-02-2200006;永康日报2024-02-2200010;永康日报2024-02-2200012;永康日报2024-02-2200009;永康日报2024-02-2200011;永康日报2024-02-2200013 2 2024年02月22日 星期四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