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疗法”成年轻人养生之道
医生提醒:歌单不是人人适合 需谨慎对待
![]() |
![]() |
![]() |
“五音疗法”成年轻人养生之道
医生提醒:歌单不是人人适合 需谨慎对待
7时至11时养肾,羽音听《梅花三弄》;15时至19时养肺,商音推荐《阳春白雪》《江上清风游》;19时至23时养肝,角音听《胡笳十八拍》……最近,一份被誉为“电子中药”的“五音疗法”歌单悄悄流行。“品‘电子中药’,享赛博人生。”这已成为当下年轻人的养生之道。
有人靠“电子中药”改善失眠 也有人说太玄学
“五音疗法”是指用角、徵、宫、商、羽的中国传统五声音调来治疗疾病。中医学认为五音对应五行,即角属木、徵属火、宫属土、商属金、羽属水。五音分属五行木、火、土、金、水,与肝、心、脾、肺、肾五脏相通应。基于此,“五音疗法”通过用不同音阶音色来影响情志,从而作用于五脏,改善健康。
记者在多个音乐平台搜索不难发现,此类养生歌单正流行,有的播放量甚至高达数百万次。对此,初入职场的“95后”何予琪称之为“音药”,在坚持了一周“五音疗法”后,她感觉自己心情变好了,情绪也更稳定。
“工作压力大的时候,我觉得没食欲。尝试了听对应的音乐后,我感觉胃口变好了。” 何予琪说,在听此类歌曲时,需要全神贯注沉浸在音乐中。
同样正在用“五音疗法”的职场人小胡则是受失眠困扰,决定试一试“电子中药”。“最近晚上都在听,不知道是歌单起了作用还是心理暗示,感觉比以前更容易入睡了。” 小胡说。
不过,也有受访者表示,这种疗法很玄学,根本没法验证有没有效果,主要是看个人心理感受。
“五音疗法”有出处 医生建议谨慎对待
记者了解到,这种听起来似乎有些“不靠谱”的养生方式,其实有文字可考。市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市医界新秀蒋思思介绍,早在战国时期,《黄帝内经》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五音疗疾”理论,五音与中医理论结合,可使经络脏腑共振,调理情志,通过音乐疗愈及音乐与人体经络脏腑的共振而达到医治身心的目的。
“现在年轻人面临教育、就业、生活、婚姻等方面的压力,存在睡眠障碍等问题,确实需要情绪释放、精神疏导。”蒋思思对年轻人选择“五音疗疾”这种养生方式表示十分理解,她说《黄帝内经》提到“百病生于气,而止于音”,音乐不仅能舒展身心,还能宣通经络、流通气血、调养五脏的作用。“五音角徵宫商羽,分别与五脏肝心脾肺肾以及五志怒喜思悲恐相对应,不同的情绪会影响对应五脏的功能,而我们用不同调式的音乐来调节相应的情绪,从而达到改善脏腑功能的作用。”
目前,“五音疗法”在临床上应用最多的三类疾病:精神类疾病,多用于缓解抑郁、焦虑和失眠等症状;肿瘤类疾病,多用于减轻负性情绪及疼痛;神经系统类疾病,多运用于耳鸣和脑卒中等方面治疗。
“五音疗法”具有简单易行、经济、安全等特点,但在蒋思思看来,这种疗法也存在一些弊端:由于每个患者的自身感觉不同,所以治疗时,针对每个患者选用的音乐疗法也不一样,不能“一网打尽”,网络上流行的歌单不同的个体不一定都适合。“音乐的选取、播放时间长短、患者状态可能是无法确定的,还是建议需要辩证后采用。”蒋思思说。
蒋思思提醒:“‘五音疗法’主要还是用于预防和辅助治疗情绪相关疾病,对大部分疾病没有直接治愈效果。如身体有明显不适,或者确实是患有疾病的情况下,应该到医院找专科医生治疗。”
融媒记者 颜元滔
蒋思思正在给患者看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