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高峰期也要警惕手足口病
非高峰期也要警惕手足口病
入冬以来,各种呼吸道疾病都呈高发态势,其中包括甲流、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鼻病毒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乙流等,引发了社会的关注。
手足口病经常被认为也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但实际上,该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虽然是肠道病毒,但是手足口病经呼吸道飞沫、粪口途径等方式传播。
目前虽然不是手足口病的流行高峰期,但医院感染科的手足口病患者仍然为数不少。重症手足口病严重威胁儿童的生命健康,各位家长需给予足够的重视。
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
手足口病一般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都会发热,并在手脚、口腔、臀部等部位出现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咽痛、食欲不振等症状。大部分患者可于2周内痊愈。
典型手足口病的皮疹分布和形态有一定特点,识别度高。而隐性感染或不典型手足口病则容易漏诊,比如皮疹可蔓延至四肢关节,不局限于手、足、口等部位,皮疹呈丘疹、斑丘疹样、大疱样改变,有时可见瘀点、瘀斑。
手足口病的新特点
从临床接诊手足口病患者的情况来看,近期的手足口病患者有一些新的特点。
首先,过去5岁以内儿童为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约占总发病人数的90%。而2023年秋冬以来,5岁以上手足口病感染者数量增加,甚至还出现了很多一家人同时患病的病例。
其次,近10年手足口病呈持续低水平流行,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EV71)为优势毒株,感染后手足口病的皮疹主要分布在手脚、口腔、臀部等部位,识别度高。而入冬以来,临床发现皮疹形态不典型的手足口病病例增加,丘疹样皮疹更多见,这可能和感染其他肠道病毒有关。
因此,面对不典型手足口病,临床医生更需要与水痘、湿疹、蚊虫叮咬、猩红热等皮疹相鉴别。大于5岁的手足口病患儿症状更加不典型,有的孩子只出现咽痛,无发热及皮疹,临床上容易被漏诊。这部分漏诊的患儿又成为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染源。
识别不典型手足口病的挑战
重视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史,了解好发年龄的变化,熟悉手足口病的不典型表现,都有助于早期诊断不典型手足口病。
口腔疱疹对手足口病的诊断有重要的提示意义,但部分不典型的手足口病例可以仅表现为皮疹,不伴口腔疱疹;或仅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不伴皮疹;某些特定类型的肠道病毒感染后还会出现大疱样皮疹改变。肠道病毒核酸或者抗原检测对明确病原有帮助,但检测存在假阴性的可能,检测阴性并不能排除手足口病。
而且,由于手足口病的病原可能有很多亚型,大部分医疗机构能做的检测项目有限,这些都影响了检测的敏感性。
防治手足口病家长这样做
1.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可以经粪便、咽部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因此要勤洗手,公共场所佩戴口罩,不共用杯具、餐具和毛巾。
2.符合EV71型肠道病毒或手足口病二价疫苗接种条件的无禁忌证者,建议接种疫苗以预防重症和危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
3.3岁以下儿童是重症手足口病的高危人群,且容易出现手足口病重复感染,流行季节不宜去室内游乐场或共享玩具区。
4.早期及时识别重症病例十分重要。手足口病患儿如果出现呕吐、嗜睡、肢体抖动、易受惊吓等症状,可能提示神经系统受累;如果出现心率增快、四肢发凉、出冷汗等症状,可能提示循环功能障碍,这些情况下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