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明确今年工作重点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市人大常委会明确今年工作重点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本报讯(融媒记者 童英晓) 2月4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美蓉在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从五个方面明确了2024年工作重点。
报告指出,要淬炼政治忠诚,以更高站位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着力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进一步巩固、深化和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金华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扛起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的重要政治责任。发挥好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作用,不折不扣推动市委决策和主张在人大落实落地,以实际行动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切实把准新时代人大工作定位和使命,协助开好市委人大工作会议,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报告指出,要紧扣中心大局,以更实举措助力提质发展。紧紧围绕市委部署,找准切入点、把握关键点,主动作为、担当善为,助力“五战双强”取得实战实效。立足职能聚合力,切实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主渠道作用,将市委决策转化为人民共同意志、将群众“良言”转化为工作“良策”,最大程度凝聚推进工作的积极因素。躬身入局增动力,在推动“一山一镇双贤”文化标识打造、婺剧传承保护发展等方面发挥新作用;总结和发扬人大代表参与城市更新攻坚工作经验,在城市更新、低效工业用地整治等难题攻坚中展现新作为;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有机融入“141”基层治理体系,为维护基层和谐稳定作出新贡献。融合监督提效力,进一步改进调查研究方式、完善监督工作闭环,探索开展跨工委联合监督、多方式复合监督,在做好“招大引强”专题询问、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行政工作评议“后半篇”文章中研究新招,切实打好人大监督组合拳。
报告指出,要顺应群众期盼,以更大力度推动群众生活品质提升。坚持把群众身边“小事”作为人大履职的大事,围绕公共服务优享,高度关注“一老一小”,开展自闭症儿童康复救助、婴幼儿照护服务托育等工作监督,助力“浙有善育”“浙有康养”体系加快形成。围绕缩小“三大差距”,重点关注大学生就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保障,助力推动产教融合,助推群众就业质量提高。围绕筑牢民生底线,开展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和医疗保障专项监督,助力提升群众生命安全保障能力。紧盯水、土、气、废整治,持续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标准化运维管理监督,推动永康环境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报告指出,要优化服务管理,以更高水平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精神,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进一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基层单元各项工作中。打造人大代表履职更优阵地,加快人大代表联络站迭代升级,推动精品人大代表联络站基层全覆盖。拓展人大代表履职更宽渠道,围绕“联、商、督、促、智”五项功能,推动出台“一府一委两院”重大决策前听取人大代表意见制度,规范国家机关负责人常态化进人大代表联络站活动。激发人大代表履职更高热情,探索人大代表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完善人大代表学习培训、服务激励、规范管理等系列制度;举办庆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系列活动。
报告指出,要聚力提能增效,以更严要求打造“四个机关”。锚定“四个机关”定位,长期坚持严的主基调,强化勤廉并重导向,全面加强人大自身建设。推动素质再提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继续举办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培训班、五级人大代表全员培训班和各工委业务培训班等集中学习。促进作风更过硬,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深化机关效能革命,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组织人大机关干部参与市人大代表联络总站轮岗值班和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活动。致力机制更完善,进一步完善市人大常委会议事、意见交办、人事任免和任后监督等制度,研究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办理情况定期“回头看”制度,探索人大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协调机制,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取得更多实战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