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排版人
现在的看报人
一位信息技术教师的永报情缘
![]() |
曾经的排版人
现在的看报人
一位信息技术教师的永报情缘
“老姐,报纸上这篇报道的引号用法正确吗?”前不久,本报编辑孔香翠收到了这样一条来自读者的微信信息。翻看聊天记录,这只是孔香翠与这位读者日常关于新闻讨论的小片段之一。这位看报纸会精确到标点符号,在新闻报道上咬文嚼字,有疑问还要和编辑探讨上一番的读者老弟究竟有何来历呢?
楼正茂在市图书馆看报
曾在报社工作 养成“找茬”习惯
“那天是周六,我刚好带着女儿去图书馆,她看绘本,我读报纸。”说起那次的“引号”讨论,西溪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楼正茂仍记忆犹新。“平时在学校,教学任务比较重,所以我都会在周末时去图书馆读报,这也是我和女儿的亲子阅读时光。”楼正茂说,自己最喜欢看的是《永康日报》时政版面,而这种字斟句酌的阅读习惯估计与他曾在永康日报社工作不无关系。
2008年,楼正茂在永康日报社从事报纸的排版工作,负责的就是时政版面。虽说这只是他职业生涯中短暂的8个月,但这个“职业病”却一直影响着他,难免在看报时会经常“找茬”,还会找编辑论上一论。而对于新闻工作者的辛苦付出,楼正茂也是深有体会。
“编辑的工作其实很辛苦,尤其是时政编辑,有啥时政要闻时,从白天工作到次日凌晨两三点也是常事。”楼正茂说,新闻的“采”要赶早,“编”往往是下午和深夜的活。但也正是在那段时间,上午一有空他就会读书看报,培养出了有规律的读报习惯。
排版设计更灵活 见证不少记者成长
报纸的排版工作需要非常细心和专注,如今楼正茂担任教师,也保持细心、专注的工作态度。
“我的几份工作其实跨度都挺大的,尤其是我在离开永康日报社好几年后,才去报考教师岗位。大学毕业多年,我之所以还能沉下心来,去看书考试,教书育人,也算有秘诀。”楼正茂卖了个关子,然后继续说,他的秘诀就是保持阅读习惯,学会静心做事。
作为曾经的永报人和多年的忠实读者,楼正茂可谓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见证了《永康日报》的变化。
“如今不管是排版设计,还是文字风格都与过去大为不同。以前,我们文字排版都是方方正正的,和豆腐块一样,现在的排版更灵活了,时尚元素更多,也更活泼现代一些。”楼正茂笑着说,除了报纸版面,他还见证了许多记者的变化和成长。有一些记者是新面孔,新闻报道的文字难免会稍显稚嫩,但一天天过去,也能感觉到他们的文笔变得越发老练。有一些记者是老面孔,就像如今的首席记者陈晓苏等人,持续七八年了,几乎每天的时政头版都能看到他们写的新闻,就会觉得如同老朋友般亲切。
融媒记者 胡莹璐
J
今天我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