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美食回忆
我的美食记忆被一盘年糕“封印”
有人的地方就有美食回忆
我的美食记忆被一盘年糕“封印”
缘木:
有人的地方,就有美食。最近,《永康日报》推出的“十全十美吉祥美味”系列报道,使厨房这个方寸之地,有了属于自己的“美食江湖”。
主持人:
在“十全十美吉祥美味”专栏中,有家常菜和小吃,各有特色。
缘木:
我于2021年离开家乡到杭州上班,才发现日常记忆中的本地味道如此美好与珍贵。
主持人:
你印象最深刻的家乡美食是什么?
缘木:
每到冬天,我家的餐桌往往会被年糕占领。我的美食记忆被一盘年糕“封印”在记忆中。
主持人:
怎么说?
缘木:
一到这个季节,家里的餐桌仿佛有一个结界,只有年糕通行。有时用青菜炒,有时用白菜炒,还有的时候是汤年糕。在许多人的童年回忆中,过年前打年糕,是年味必不可少的一环。早年间是手捣糕,后来是机器糕,到现在很多人家已经没有了自制年糕的习惯。做好的年糕,为了更好地储存,会浸泡在水里,这样能一直吃到来年。
主持人:
制作美食,有时就像是一次寻根行动。各地美食有它文化的根,也有特殊的情结。有下厨习惯的人,看到一样菜,就会大致琢磨出它的制作方法。
缘木:
是的。比如,我偶尔在家做小吃,有不明白之处就会请教老一辈。做一道菜,你会重新了解很多知识。比如,之前做豆芥,我只知道它掺进了某种植物,后来仔细一查才知道用到了丝瓜叶。
主持人:
你平时也喜欢自己下厨?
缘木:
亲手做的家常菜,它的味道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一份秘笈。远在他乡的游子,无法将家里的味道随身携带,只能向父母学习做菜。
主持人:
家常菜本身就是千变万化,一家一味。
缘木:
现在由于工作忙,基本上是吃食堂或者点外卖,住的地方自带灶台和锅具,但我嫌麻烦一直都没开过火。现在市面上的预制菜太多,吃不到半点烟火气,口味上也是千篇一律,还不如亲手做来得健康实在。